唐太宗写在通关文牒上的这些内容,让小国对大唐心生敬畏

2024-01-16     古今记实1

原标题:唐太宗写在通关文牒上的这些内容,让小国对大唐心生敬畏

在小说《西游记》中,通关文牒中的文字很多,不罗嗦,先看原著中通关文牒内容:

东土大唐王皇帝李,驾前敕命御弟圣僧陈玄奘法师,上西方天竺国娑婆灵山大雷音寺专拜如来佛祖求经。朕因促病侵身,魂游地府,幸有阳数臻长,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盛蒙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过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施行。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印章)

不管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正史中,在那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年代,玄奘法师凭借唐朝的一纸文牒就能“路过”多国,绝对是当时大唐帝国实力的体现。在通关文牒中,最有威慑力的应该是“大唐”二字。

大唐贵族甚至雇佣了“洋管家”。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一带的男仆人很受唐朝贵族的青睐,因为这些人勤劳肯干,性格淳朴,而且还很忠诚,贵族给他们起名为“昆仑奴”。女仆以来自新罗地区的女子最为抢手,人们把她们称作“新罗婢”。这些人都以能够被唐朝贵族选中,入贵族为仆为荣。因为能够到这些“豪门”工作,就意味着她们已经被长安接受,结束了“长漂”生活,而且个个收入不菲。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小国根本若不起唐帝国。玄奘法师是以皇帝特使身份西行的,如果阻扰玄奘法师就等于打了唐王的脸。万一若怒了唐王可不是闹着玩的,毕竟,一旦唐王发起火来,连亲兄弟的面子都不给。最可怕的是,唐帝国有实力可以随时把它们从邻国变成属国。

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到达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按照常规程序,玄奘团队首选和当地官员进行交涉,说明来意亮出通关文牒。地方官不敢怠慢,立刻上报上级官员。当天,“大唐特使”入境的消息就被国王阿蒂法那摩得知(估计这个国家很小,从边境到皇宫一天时间就能到达)。

一个国王派特使接待一位外来的唐朝僧人,足以证明当时唐朝的国际地位。如果在清末这样的落寞时期,僧人去国外求经无论如何是不会得到这种待遇的。

归根结底,玄奘凭借通关文牒能通过110国无人敢怠慢,不是因为文牒上写了什么文字。而是因为唐帝国的强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24a267d491445aac29053b2336247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