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现的珍贵秦简,再次颠覆历史,学者:我们冤枉了秦始皇

2023-06-19     奇趣谈史

原标题:湖南发现的珍贵秦简,再次颠覆历史,学者:我们冤枉了秦始皇

一提到秦始皇,便有人称赞,有人不屑。秦始皇一统天下,修长城抵御强敌,功劳甚大,当得起一声千古之君的夸赞。但是,秦始皇统治天下期间,以酷吏治天下,大肆修建阿房宫,致使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中,因而有人称他为暴君,对他不屑一顾。

在《史记》上,有这样一段话,更将秦始皇描绘的很是不堪:“(秦始皇)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这是说,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这位始皇帝出行,自然不能简单,声势的浩大。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南巡。秦始皇走到了湖南湘山脚下,正打算过江,却突然吹来一阵狂风,江面一下就波涛汹涌起来,此时,强行过江,危险十足,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秦始皇因此勃然大怒,召来博士,询问道:“这里供奉的湘君,究竟是什么神仙?”

博士回答他:“这两位湘君,分别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她们皆被葬在了这里。”

秦始皇了解了两位湘君的来历以后,下了一个让人觉得意外的命令。他命人砍了湘山上的树木,露出了这座山的泥土,此举被称“赭其山”。

他这一举动,等同于是公然打两位湘君脸,将其贬为了犯人。就因为一阵风,阻碍了秦始皇过江,他便如此折腾,不分青红皂白,只图自己开心,只管自己撒气,如此小肚鸡肠,如此蛮横做派,怎配称君王?

正因为《史记》上的这段描述,后人才觉得,秦始皇就是麻木不仁的暴君。觉得正是因为他好大喜功,目中无人,上天才降下责罚,给他警示,小惩大戒。可秦始皇不以为然,甚至因此心生怨恨,用如此极端的手段,折辱神灵,报复上苍。

对这段记载,不少文人墨客深信不疑,从未怀疑过其中的真假。唐代诗人杜牧,甚至因此写下了“蜀山兀,阿房出”这样的句子。

但,《史记》上面的记载就真的全部属实,没有一丝错误吗?

这当然不可能!

虽然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查阅了很多史书资料,尽量站在客观的角度描绘历史。可这样做,也无法杜绝《史记》上面的记载不出错。人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是假的,有可能是片面的。这样通过别人的记载,整合出来的事迹,就更有可能出错了。

另据《智囊全集》记载首先,在秦朝,没有先进的工具,就单纯靠人工,便想要砍掉一片山的树木,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就算秦始皇派出了3000刑徒做这件事,但要想实现“赭其山”,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秦始皇南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震慑天下,彰显天子之威。就为了赌气,花大量的时间在这里砍树,他应该是没有这么傻吧?

所以,这一段记载,明显有很多疑点,让人无法信服。

除了逻辑上说不通,在湖南发现的一批竹简,也推翻了这段话。

在2008年,一位大古董商,向湖南大学捐赠了76枚秦简,这上面的记载,颠覆了历史,还了秦始皇一个公道。

秦简上的“秦始皇禁湘山”诏书是这样写的: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状、臣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制曰:“可。”廿七

从这个记载可看出,秦始皇不是像世人认为的那般“无理取闹”,相反,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当初,他南巡之时,登上湘山,见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美,草木茂盛,野物众多,便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他不希望太多人来破坏这里的美,因此将这里圈为了皇家禁苑,禁止普通老百姓来此伐木狩猎。

因为秦简的记载,和《史记》上面的记载,大相径庭,因而学者们对此格外关注,争论纷纷,各持看点。不过,最终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秦简上的记载更具有参考意义,真实性更高。

理由一:秦简是有关秦朝记录的第一手参考资料,没有经过太多人的加工修饰,更加真实可靠。而《史记》则是司马迁后来编撰的,他不是当事人,没有亲眼见到当时发生的事情,编写的内容,当然有可能不符实,与真实情况有所偏差。

理由二:当时想要推翻秦始皇的人太多了,为了给秦始皇抹黑,制造一些谣言,这也是很有可能的事。“秦始皇赭山”一说,或许就是从这些“乱臣贼子”的口中说出来的。这些人说的话,当然不可信了。司马迁为了写好《史记》,阅读了大量的野史、趣闻,他不明真相的将这些“谣言”当真,写在了《史记》中,是很有可能的。

理由三:另据《智囊全集》上面的记载,结合秦简的记载逻辑性更强。秦始皇能够一统天下,甚至统一度量衡,合理的治天下,并极具眼光的修建长城,抵御强敌入侵。说明秦始皇是一个头脑聪明,并且足够冷静清醒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出极端、暴虐的疯狂事情呢?他既然不是疯子,而是一个聪明的正常人,那么看到美景,忍不住想要保护这美景,是说得通的。相反,他派出3000刑徒毁掉这座山,兴师动众,就为了一阵风,这说不通呀。

所以综上来说,秦始皇是不是暴君?这还真的不好说。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挖掘出有关秦始皇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后,会还他一个公道,会消除世人对他的偏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0aa8482849b6068fe20e906ab916b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