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4号(教育类003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9〕第8号
您提出的《关于将珠算重新纳入小学数学课程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相关要求已有机融入小学数学课程。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数学课中明确要求学习珠算,小学1-3年级,“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同时,强调教材编写要渗透数学文化,介绍《九章算术》、珠算等,使学生“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等三、四年级数学教材,均对算盘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用算盘记数。
二是在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珠算教学。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进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考虑有:将珠算作为中华数学文化的标识,而不只是一种技术,在课程教材中予以强化,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推进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选择包括珠算在内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学习,提升计算思维能力;鼓励学校开发有关校本课程,满足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珠算的需要。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心!
教育部
2019年9月16日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将珠算重新纳入小学数学课程的提案》,对此,教育部从两方面给予了肯定答复。
一是,相关要求已有机融入小学数学课程。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数学课中明确要求学习珠算,小学1-3年级,“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同时,强调教材编写要渗透数学文化,介绍《九章算术》、珠算等,使学生“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等三、四年级数学教材,均对算盘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用算盘记数。
二是,在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珠算教学。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进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考虑有:将珠算作为中华数学文化的标识,而不只是一种技术,在课程教材中予以强化,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
同时,推进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选择包括珠算在内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学习,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此外,鼓励学校开发有关校本课程,满足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珠算的需要。
在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指导下,江苏全省各级财政、教育及珠算协会、教研室(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各有关单位通力协作,紧密配合,深刻认识、理解并牢记周恩来总理“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的教诲。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全省各级珠算协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传承中华珠算文化基因,汲取中国珠算智慧、弘扬中国珠算精神、传播中国珠算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珠算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江苏创造中华珠算文化新辉煌。
作为传统珠算文化创新发展的小学珠心算教育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
与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一样,江苏的珠心算教育起步于1991年。27年来,先后经历了前二十一年的试点、试验和近六年的实验,其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
试点探索(1991-2000)1991年在当时全省6个省辖市6个县设立6个试点校、1992年在另5个省辖市5个县设立5个试点校进行布点试水。这一阶段由于全国珠心算教育刚起步,我们对其认识不多,试点办法要求每天安排1小时以上的教学时间,因此规定凡参加珠心算试点教育的学生都参照省少体校学生的标准由省财政给予营养补助。
转型试验(2000-2012)以省教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在小学进一步开展珠算式心算教育试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苏教基[2000]7号、苏财会[2000]14号)文为标志。2000年7月、2006年5月省教委(教育厅)、省财政厅两次联合在常熟市召开全省珠心算教育现场会,推广常熟市的珠心算教育经验与做法。2006年现场会,省教育厅还首次提出了要在全省消灭珠心算教育空白县的要求。这一阶段珠心算教育试验以常熟市为代表,学生珠心算能力水平则以南通如东县丰利小学等为代表。由于对珠心算已有一定认识,所以意见要求:试验教学可以结合小学数学课进行,也可在小学活动课中每周安排1课时,还可采取课外兴趣小组形式。办法还规定实行结业证书制度,通过两年(后调整为三年)学习,学生达到《江苏省珠心算能力鉴定标准》三级(后调整为五级)即可结业,并明确定期举办学生珠心算比赛,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由此不再给学生发放营养补助。
以上两阶段,不编学生教材。
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通知后,我们再次敏锐地意识到,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实现再次跨越的时机已经成熟。经省教育厅、财政厅研究决定,自2017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再次扩大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规模。
根据2012年秋季、2013年12月及2015年9月两厅及省珠协与省教研室对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开展的统计调查、视导调研等资料,6月下旬组织专家对全省小学第1批121所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进行复审,将其调整为116所;同时,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江苏省财政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小学第2批珠心算实验学校申报通知(苏教办基[2017]6号)精神申报的130所学校进行复审,通过了122所小学为全省小学第2批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7月4日,两厅办印发了关于公布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名单的通知(苏教办基[2017]10号),这样全省省级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总数达到238所,参与实验的学校及师生总数均实现了翻番目标。根据教材发行数据,2017-2018 学年全省小学一年级约10万,二、三年级各约5万学生参加省级珠心算教育实验,三个年级合计约20万学生,预计2018-2019、2019-2020学年全省参加珠心算教育实验的学生将分别达到25万、30万。
同时,自2012年秋季实验起,由江苏省珠算协会、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专家编著的1-6册《珠心算学习手册》,经过近五年的试用,2017年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正式更名为《珠心算》。今年6月13-14日,《珠心算》通过了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成为目前为止经省级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全国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珠心算》地方教材。
中办国办在2017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和自信。珠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珠算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