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课内抓
课外阅读课内抓,用“纲举目张”的成语来比喻说明比较贴切。课内的阅读教学好比是“纲”,课外的学生阅读活动好比是“目”,课内的“纲”,着重“在教、在导、在查、在督促、在评价”;课外的“目”,着重“在读、在写、在坚持、在追求”。阅读教学要“举”于课内,“张”于课外。
一、抓布置指导
1、布置:确定必读和选读书目。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大都在教科书的最后辟有“名著导读”栏目,其中所列书目可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可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列具体篇目及“建议”中的推荐篇目为主,并根据课文所涉及的原文、原著为基点向外扩展,课文是文章选段的要尽量要求学生看原文或原著。
启动“名著伴我在身旁”的活动方案。本着“名著都是故事链,每天一大段”的原则,督促学生天天读。必读书目可统一书目,统一进度,鼓励超前。选读书目需要明确同一时间段要阅读书目的大致范围和进度,以便统一管理,统一检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每天单独规定“课外阅读时间”。
2、指导:激发兴趣。要想让学生大量阅读,必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可采取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点燃课外阅读的欲望;举行各种竞赛、评选、读书报告等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等。
注重方法指导,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还需要反复强调几个问题:一是学会旁批、眉批和圈点勾画;二是指导学生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三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会整合课外阅读知识。为了便于检查督促,读书笔记的格式最好是统一要求。
此外,还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内容和阅读的不同需要来指导学生进行分类积累知识。如将成语、好词好句、对联、科技信息资料等分类摘录;将报刊杂志上的有用信息剪贴成本;通过网络,阅读、收集与现行语文教材有关的语文资源等。
明确考查时间及范围。为激励和鞭策学生自觉阅读,每布置一项阅读任务都要明确考查的时间、内容、形式和范围。
二、抓检查督促
为使“检查督促”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其中。家长、学生之间的检查督促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结对子等是检查评比进行“合作学习”的比较理想的组织形式。
1、结对子相互检查阅读进度,每天一次。将每天阅读的页数登记后,填写在张贴于墙上的“阅读进度表”中。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抽查核对。
2、结对子相互检查读书笔记,每周一次。先看量,即是否跟上了进度;再看质,即是否认真详细;最后给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再写上简要评语。
3、教师把关。结对子检查评比结束,教师最后把关,主要看结对子的双方以及小组长的检查是否认真详细且公平、公正。然后进行总结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今后改进的措施,并要求学生记笔记。
4、每周填写一次“课外阅读情况信息单”。学校将阅读书目、完成情况、检查评比状况等报告给家长,家长将督促学生阅读和改进阅读现状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
5、启动“名著阅读天天练”活动方案。即一天做一两道题,由学习对子之间互评,将得分记录在“阅读进度表”上的“今天成绩”中。期中或期末计算平均分。
三、抓成果交流
搭建舞台,展示阅读成果是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手段。
1、课前三分钟读书交流。每天利用语文课前三两分钟时间,由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向同学介绍自己近期阅读书目、进度、收获等。小组轮流,人员由组长确定。
2、召开新闻发布会。每周周一语文课前,用二十几分钟时间召开读书新闻发布会。每小组选派一两名代表到讲台上向同学们介绍本小组本周阅读书目、进度、检查评比状况,宣读优秀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着重阐述阅读中的新发现。
3、召开读书报告会。每学期举行一两次读书报告会。相互交流读书的经验和体会。
4、举办读书竞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如读书擂台赛、演讲赛、辩论赛、故事会等活动。
5、评比交流。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笔记、读后感写作评比活动,对优秀作品予以加工润色,推荐发表,并印发给学生学习。
6、开辟专栏。在校刊上开辟“读书专栏”,推荐介绍名著,刊登学生读书新作等。
在学生的阅读空间被动漫、游戏、网络小说等侵占的侵占的情况下,“课外阅读课内抓”或许可以为我们开辟一块新天地,让语文教学走出传统模式。(作者:武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