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平仄读音考辩文|陈曦骏

2023-09-29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听”的平仄读音考辩文|陈曦骏

听与听的再考辩:“听”的平仄读音考辩

文|陈曦骏

前几日通过“鸿雁不堪愁里听”与“浮客空留听”为例子考辩了在中古汉语中“听”与“听”的用法,但是在训诂和音韵辨析中没有结合版本学,在辨析上出现了举例错误。

在宋代《文苑英华》《全唐诗》,对于这两首诗,“鸿雁不堪愁里听”和“浮客空留听”版本都是“听”。并不存在现代汉语中“听”对“听”的吸收后,取代了“听”(yin上声)的原意的情况。

那么 “听”字在“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和“浮客空留听”中的“听”应该怎么读呢?在平水韵中“听”归于平声的九青部和去声的二十六径部,这说明“听”字本身就是个平仄异读的多音字。如图应读ting去声(同打麻将听牌的听,如今这个去声已经被统读)

当我们诗词读多了,会感觉“听”字在诗词中仄读的比例要比平读出现比例要高,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这其实也是正常情况。在中古韵书中《广韵》《集韵》《正韵》,还有对字书中《说文解字》的注释中,反切读音首先标注的是“声。他定切”这是仄声读音(ting去声)及其释义,然后再标注“他丁切”,按照字书韵书标注习惯来看,去声应是听字的源读音。

为什么“听”字仄读要早于平读出现呢?这与“听”的原义有关。虽然《说文解字》仄读平读都解释为“听者,聆也”,同样为聆,范围和含义还是有区别的。汉代《释名》对“听”解释:“听,静也。静,然后闻审也。”这就解释了“听”的意思是要有前提和结果的,结果是要听的清楚,前提是要先安静。

而平声的“听”《集韵》的解释是“听受也”,平声读音的听意思是两个连续的动作,听到并要受理他人的诉求。“中庭曰听事,言受事察讼于是。”基本等于官府受理案件时听取报案人陈述的事了。作为区别去声的听之义,后为这个字加上了一个异读读音。为什么能确定是平声在后呢?在汉代听字便已经有了两种意思,两种读音;到了六朝之时(南北朝出现过集中造字,极大丰富了汉字字形),因为受理案件需要场所,这个平声的听又衍生出一个异体字,加了听厂字框或广字框,这就是厅(厅)字的由来。厅之词义也从动词变成多用于名词。这就不但在字音中予以区别,在字形上也可分辨,同时“听”的平读也可通用。

当“厅”在唐宋多用于名词后,听的平读与仄读之义如车字“cha”“ju”两音只辩声韵不辩民车与战车之意思了。听字的两个读音都保留,但无论平读仄读音都可表“静后闻审”或“听受”之义,所以我们在读唐诗宋词时遇到“听”字时,根据格律词谱分平仄读便是,无需考虑平仄时的不同含义了。所以鸿雁不堪愁里“听”和浮客空留“听”的听都应该读ting(去声)

陈曦骏 就职于上海公安学院,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晚唐五代诗史》,诗词作品及鉴赏类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诗学》《晶报》《中国电视报》等报刊杂志,曾获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七夕特别节目冠军,人民日报万卷风雅集诗词专家,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苏卫视等电视节目及人民日报人文历史平台,央视频、新浪微博、腾讯新闻、抖音、云听fm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文化栏目担任文化嘉宾。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