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中国-不丹争议领土一览微专题 | 凹岸凸岸

2023-11-09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时事热点|中国-不丹争议领土一览微专题 | 凹岸凸岸

我国出版的亚洲地图所示不丹领土

中不两国边界未定国界部分——争议地区分布(不完全)

1、亚东地区争议

2、洞朗地区争议

3、白玉地区争议

巴桑弄-吉格弄

4、墨拉萨丁地区争议

5、库拉岗日峰中不最大原争议地区

***不丹地图——容易用错的地图、***中不边界——容易标错的地方

经过广泛的传播,很多网友已经会识别各种应用环境里,我国地图在阿克赛钦和藏南是否错误了。那么不丹边境呢?也是相当常见的会出现错误,却往往被忽视。但是,虽然小,却也不能少。

一是亚东县的饱满大腿变成尖勾腿,二是不丹北部出现飞翘的头发,三是北部偏右平滑没凹坑。这分别对应了亚东洞朗鲁林争议区、库拉岗日地区和白玉争议地区。

研究的话可以把它们地图放出来分析比较,但是如果是公共媒体、正式场合,代表我国形象的话,出现这些问题同样属于错误地图。

不丹地形图——坡上的国家

1. 相关定义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弯道是河流广泛存在的一种形态。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河床平面形态有平直的、弯曲的和分汊的等类型。弯曲的河床又称曲流。河流曲流的内弯环抱处叫凸岸,外弯处叫凹岸。

河流曲流的凹岸、凸岸是以河岸为参考点,陆地向内凹为凹岸,陆地向外凸为凸岸。

在判断时,我们可以把河流的正中心当成河心(图中黑点表示河心),河岸线凸向河心的一侧为凸岸(如图中甲岸、丁岸),河岸线偏离河心的一侧为凹岸(如图中乙岸、丙岸)。

2. 两者的相同点

河流凹岸、凸岸一般同时出现在河流发育的中后期,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落差小的河段。河流凹岸、凸岸的流水作用不因半球位置而改变,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 两者的不同点

河流对流经地区的地貌产生影响,一般有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河流流速大的时候,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深槽或港湾,流速小的时候,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漫滩或三角洲。当河流转弯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流速快,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水流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在凸岸因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也称弯道环流。(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

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在考试中主要运用以下3种:

地势: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洼的地区;

海陆关系:由陆地,流向海洋;

干、支流:由支流,流向干流(一般来说,支流较细较弯曲、干流较粗较平直)。其中,汇入干流的叫做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叫做二级支流。

图1 干流与支流的区分

流水的侵蚀

流水的侵蚀作用,分为3种:下蚀(向下侵蚀)、侧蚀(向两侧侵蚀)和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流水侵蚀主要分为3个过程:

在河谷发育的初期,流水的侵蚀作用主要是下蚀、溯源侵蚀,会使得河谷不断地加深和变长,河谷比较平直,横剖面呈“V型”;

在河谷发育的中期,流水的侵蚀作用以下蚀为辅、侧蚀为主,使得河流在慢慢加深的同时,不断地侵蚀两侧的河谷,使得河谷展宽;

在河谷发育的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主要是侧蚀,使得河谷不断地展宽,河流弯弯曲曲,横剖面呈“U型”。

图2 河谷的3个发育过程

牛轭湖

当河流一开始流动,便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右南左),开始偏转,使得河流左右摆动,变得越来越弯曲。侵蚀凹岸,并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图3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不断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会使得河流越来越弯曲(—>)。当洪水突然来临时,会更剧烈地冲刷河流的凹岸,使得距离较近的两个凹岸不断靠近,最终连接成为新的河道(—>)。此前的河道被废弃,形状像一个“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

图4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例题

图5 例题

答案:AD、BD

精讲精析:(1)找出图中的牛轭湖。牛轭湖,是河流截弯取直后的产物,大多呈弯曲的月牙状。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最明显的有三处,自西向东依次为:老河故道、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牛轭湖所处的位置,是原来的长江水道,而牛轭湖两个“牛角”指向的方向,即为河流截弯取直后的现在的长江河道。

(2)分析位于长江古河道(截弯取直前)南岸的地区。长江古河道,即为那三个牛轭湖所在的位置。则它们南部的六合院、水合院,即为长江古河道的南岸地区,因此第二题选BD。

(3)分析截弯取直的影响。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变为了平直的河道,因此缩短了航运的路程。但同时,河水也会在平直的河道里流淌地更“顺畅”,流速更快,因此增加了航运的风险,但有利于洪水期的泄洪。因此第一题选AD。

总结

在高考地理中,经常考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个规律:

凹岸侵蚀,因此凹岸的水深更深一些,适宜建设港口,停靠大型船舶;同时,凹岸的水流更加湍急,更易发生洪水灾害。

凸岸堆积,因此地势较为平坦,适宜村庄城镇的建设;同时,土壤中堆积了大量营养物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图6 凹岸与凸岸的不同规划

01知识点

(1)河谷的演变

河谷的演变,主要分为3个过程:加深、拓宽、成熟。

初期:在河谷发育的初期,由于地壳的抬升或者海平面的下降,河流向下、向源头侵蚀的作用较强,向两侧侵蚀的作用较弱。河流以下蚀、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现“V型”

中期:此时河流的下蚀能力减弱,侧蚀能力加强,河谷逐渐变宽。

成熟期:河流不断进行侧蚀,河谷越来越宽,最终成为“U型”

图1 河谷演变的3个阶段

(2)河流的补给方式

河流的补齐方式主要有5种:降水(夏、秋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永久性冰川融水(夏季)、湖泊水(全年)、地下水(全年)。

一般来说,积雪/冰川融水中的含沙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青藏地区。降水补给容易带来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湖泊水与地下水的分布较为普遍,在我国广泛分布。

图2 河流的5种补给方式

02例题

图3 例题

(1)这条河流的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试分析其原因。(6分)

答:河流在洪水期、枯水期的河面宽度相似,这表明该河流两岸较高,并且较为陡峭,类似“U型”。因此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河流下切侵蚀,导致河谷较深;河流两侧的岩性较为均一,耐侵蚀的能力相当,因此两岸较为直立陡峭。

(2)指出4~6月份该河流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答:特征:水位越来越高、淤泥越来越少、河水越来越深。

原因:4~6月份,气温逐渐上升(美国,位于北半球),该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气温越来越高,融雪量越来越大,导致水位逐渐升高;融雪补给中,含少量较低。因此河水会持续冲刷河床,导致淤泥减少、河水变深。

(3)分析8月该河流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答: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8月份多暴雨,冲蚀作用较强,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当暴雨停止时,河水流速会迅速降低,许多泥沙便会沉积下来,在河底淤积。

03总结

河谷发育的过程中,由平直的河流,变为弯弯曲曲的河流,这主要是因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一开始流动,便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左、南半球向右)。偏转的河流便会冲蚀河岸,使之慢慢凹进去,变为凹岸。同时在另一岸的河水流速较慢,发生沉积,变为凸岸

图4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示意图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实际应用

凹岸受到侵蚀,河水较深,适宜建造港口

凸岸接受沉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建设城镇,种植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