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274)
酉卯斋诗词话
有诗友问:怎样才能写好诗词?
答曰:不写不好的诗词。
又有诗友问:什么是好诗词?
答曰:读了能让其他诗人羡慕嫉妒恨的,一定是好诗词。如果没人羡慕嫉妒恨,石头扔进水里,连泡也不冒一个,那基本上就算白写了。
关于好诗词的标准,古人前人说过很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看法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都很正常。我们要学会逆向思维。小学算术,加减乘除,做习题都得验算。加法用减法验算,三加五等于八,八减五等于三,验算通过,答案正确!乘法用除法验算,三乘五等于十八,十八除以五除不尽,验算通不过,答案错误,推倒重来。这验算便是逆向思维。不会逆向思维,往往被某些似是而非的论断骗过。例如,有古人云:说得景真,道得情切,便是好诗。人们多认为是真理。但如果我们逆向思维,就会发现此说的逻辑并不缜密。桃红柳绿,花好月圆,景说得真也不真?真。是好诗么?不是。今人诗中如入此类字面,必为他人嗤笑。老干体诗,大多数作者,情也不可谓不切。是好诗么?不是。我们只可以说:好诗每能说得景真,道得情切。而不可以说:只要说得景真,道得情切,一律都是好诗。正定理正确,逆定理未必正确。记住这一点,举一反三,可以纠正古人前人不少机械片面之说。
有一则古代笑话,某学究说:《论语》云云,但能行得一条,即不失为贤人。某纨绔子弟笑道:我已行得两条矣,恐未必为贤人。问其所行两条为何,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笔者对景真情切即好诗说的反思,实由此则笑话得到启发。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