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福克斯的小男孩
今年3月20日,迪士尼宣布,正式完成对福克斯,高达713亿美元的收购。
这一划时代的事件,意味着两家传奇电影制片厂的合并,以及福克斯的终结。
福克斯成立于1935年,历经84年,终于走到寿命的尽头。
事实上,福克斯这80多年来,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克斯就曾一度陷入财政危机。
而在当时,解救那一次财政危机的,是一个10岁小男孩。
他就是《小鬼当家》的主演——麦考利·卡尔金。
他的表演无师自通,浑然天成
1990年,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拿着《小鬼当家》的剧本,四面碰壁。
那个年代,是《异形》《星球大战》等科幻电影的天下。
几乎没有投资方,看好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喜剧。
哥伦布顶着巨大的压力,从200多名候选人中,选中了麦考利。
其实选择麦考利,他也不是没有犹豫。
后来哥伦布登门拜访时,麦考利躲在一旁,偷偷模仿他的动作。
麦考利有6个兄弟姐妹,都想进娱乐圈。
几个孩子在导演面前,都急于表现自己。可哥伦布的视线,偏偏被最边上的麦考利吸引住了。
他学他怎么喝水,学他说话时候手的动作。
一双眼睛里,只有本能性地学习模仿,而表演出来的东西,无师自通,浑然天成。
“他特别上镜,而且会让全世界的人都心生怜爱。”哥伦布对他如此评价。
“他台词背的很准,像个专业演员一样,还会自己做好功课,一直都如此。”
那一年的圣诞,《小鬼当家》如期上映,在美国票房达到2.85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喜剧片。
最终,福克斯以1800万的成本,收回了高达8.2亿美元的利润,缓解了当时的财政危机。
而电影海报上,麦考利捂着脸颊夸张尖叫,戏剧性的表情,成了他最强烈的个人特色。
那一年,他还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主的提名,风光无限。
他被称为继秀兰邓波儿后,又一时代代表性童星。
后来有外媒评选100位最伟大童星,麦考利排名第二,仅次于贾斯汀·比伯。
名气来得快,去得更快
成名后的麦考利,沉迷于好莱坞五光十色的舞台。
趁着《小鬼当家》的热度,马上客串了阿德里安·莱恩执导的悬疑类恐怖影片《异世浮生》。
第二年,出演喜剧影片《宝贝小情人》和《男大当婚》,并且在第1届MTV电影奖中,获得最佳吻戏奖和最佳银幕搭档的提名。
接下来,又相继出演《小鬼当家》第二、第三部。
与《指环王》的男主角伊利亚·伍德合作惊悚片《危险小天使》,凭借该角色,获得第3届MTV电影奖最佳反派提名。
这几年,麦考利交出的成绩还算不错,可好莱坞的制片人们,却越来越不敢找他演戏。
麦考利的父母对他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很明确——摇钱树。
成名的速度有多快,涨片酬的速度就有多快。
1993年,麦考利在出演《危险小天使》时,片酬已经涨到500万美元。
此后出演的《时空大圣》、《小鬼出招》、《财神当家》等影片,片酬更是上涨到800万美元。
90年代初的800万美元,可谓是天文数字。
而另一方面,麦考利对待拍戏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众人的吹捧下,麦考利时不时摆出“大明垦”的派头,将自己的私人物品和水枪等玩具在摄制组里乱扔乱放,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此后,麦考利就进入了制片人们的黑名单。
1995年,因为家庭原因,麦考利宣布退出影坛。
8年之后,当麦考利决定复出,骤然发现,已经接不到什么好本子了。
转型出演犯罪喜剧片《派对怪兽》,该片预算500万美元,上映后只收回了70多万美元的票房。
曾经世界闻名的童星,变成了票房毒药。
他是天真可爱的儿子,
更是父母赚钱的工具
麦考利的父母曾经都是演员,都向往娱乐圈的名利。
为此,他们早早就下足了功夫,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送他们去学习表演舞台剧。
麦考利就是在参演百老汇话剧《巴克叔叔》时,认识了《小鬼当家》的编剧约翰·休斯,并在他的引荐下,获得试镜机会。
7个孩子中,麦考利是父母培养得最成功的棋子。
是的,是棋子,不是孩子。
他们沾着儿女的光,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在麦考利成名短短几个月后,就开始与制片商讨价还价。
父亲基特曾威胁福克斯公司说:“若你们不让麦考利出演《好儿子》的主角,我就不让他拍《小鬼当家》的续集。”
他还迫使福克斯同意,让他的另一女儿在《好儿子》一片中参演。
1993年,他又与《星乌》的制片人发生争执,再次以麦考利罢演相威胁,彻底激怒了制片人。
母亲帕特里夏也不是省油的灯,即使自己对影视经纪什么都不懂,还要当麦考利的经纪人,只为了分一杯羹。
不仅如此,为了争夺麦考利的千万财产,父母更是不惜对簿公堂,互相揭短。
帕特里夏向法院控告基特“性欲过盛”和“对她不忠”,甚至报警说他毒打她,把她拖到20层楼的阳台上,威胁要把她推下去。
鼓噪的名利场中,
没人告诉他该何去何从
父母对于麦考利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2005年,麦考利出版了他的自传体小说《朱尼尔》,在书中写道:“我父亲揪住我的脸,把睡梦中的我从床上拖起来。但他从来不当着我朋友的面打我,因为那太让人难堪了。”
“相反他在前门,让我所有的朋友排好队,然后一个个发给他们崭新的20美元票子,告诉他们不要再和我讲话,意外的是他们都同意了。”
13岁的麦考利,被父亲以金钱牢牢控制住所有。
在书中,麦考利把父亲同时描述为两种形象:一个充满爱、总是想为家庭谋得最佳利益的人,和一个冷血、把家拆得四分五裂的杂种。
有限的生活经历还没告诉过他,面对这样的父亲,应该爱还是应该恨。
他只是想要逃离。
“有时候,当我喝多了,就会把药从柜子里取出,倒在手上把玩。我想自己是不是该吃药,如果吃了……我还可以割开手腕,如果一个人真心想自杀,有太多的办法。我还是更喜欢我的药片。”
15岁那年,他终于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法庭,成功解除父母的监护人身份,断绝父子关系。
这一切的经历,迫使他比同龄人更早熟。
1996年,不满16岁的麦考利,与同龄女演员雷切尔·迈因纳闪婚。
2年后,两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像过家家般,最终宣告分手。
成年之后也有过几段感情经历,都无疾而终。
他试图在自己的婚姻中,为自己缺失的童年寻找答案,却最终无果。
即便到了25岁,独自在家于他而言,仍是一种冒险。他需要积攒巨大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家。
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建立一段健康的婚姻生活?
婚姻无法救赎他,或许药物可以。
2004年,麦考利因非法携带大麻被捕。2005年5月,麦考利承认自己非法藏毒。法庭宣判他服刑一年,缓刑一年,并支付940美元罚金。
2012年,有杂志报道,他每个月的毒资高达6000美元。
不仅如此,吸烟、酗酒,他一样没落下。
他在自己房间的墙壁上乱涂乱抹,屋里永远弥漫着尼古丁的烟雾和垃圾的臭气。
此后,他要么暴瘦,要么发福,出现在媒体面前,永远是一副萎靡不振的形象。
他对外界的一切评价都不在乎,只在乎10岁时丢失的那个自己,究竟在哪里。
属于他的梦幻庄园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麦考利成名时,正是学龄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期。
进入到这个时期中,生活重心从家庭向学校、教室、同龄人方向转移。
个人产生的多个社会角色,需要父母帮助,去认识各个社会角色的内容任务。
可麦考利的父母缺席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麦考利都处于内心紊乱的状态中,不知如何自处。
他在自传书中透露,当记者们用镜头对准他,要他笑一个时,他内心响起了一个声音——快逃!
他没有从父母身上获得的东西,却从另一个非亲非故的人身上得到了。
1990年,《小鬼当家》上映后没多久,麦考利突然接到一通电话。
“嗨,我是迈克尔·杰克逊。”
就这样,麦考利来到了杰克逊私人打造的梦幻庄园。
庄园里,有杰克逊为麦考利准备的专属房间。
那是麦考利的人生里,难得的一段快乐时光。
在麦考利眼里,杰克逊不是什么天王巨星,只是一个一起玩闹的朋友。
他们曾一起打电动游戏,互相砸蛋糕,用灌了水的气球打水仗。
也曾为了“蝙蝠侠和超人谁更厉害”这种问题,认真地与对方绝交一个星期,然后又在演唱会上和好。
两个童心未泯,又被镁光灯监视着一切的人,在好莱坞复杂的社交圈中,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麦考利告诉杰克逊,当父亲逼着他站在红地毯上,他其实是害怕的。
杰克逊告诉麦考利,对他来说唯一重要的是亲人,后来他让女儿认麦考利为教父。
他们躺在摆满玩具的床上,无话不聊,就着窗外的星光入梦。
但有心人总能兴风作浪。
2005年,杰克逊被指控犯有七项娈童罪和相关重罪,还被身边的管家作伪证,指出麦考利是其中一名受害儿童。
麦考利出庭为杰克逊作证,面对法官的提问,一再强调杰克逊从未伤害过他。
这一举动成为洗刷杰克逊罪名,最有效的证据。
2009年,杰克逊离世,麦考利被邀参加,只有杰克逊家人和挚友才能参加的葬礼仪式。
在杰克逊去世三年后,麦考利沉迷于毒品不能自拔,整个人瘦骨嶙峋,脸色惨白。
上帝总是这样,赐予你的东西总要到期归还。
名气如此,朋友亦如此。
生活原本的样子
39岁的麦考利如今开通ins,粉丝不过区区6万。
在三流影视作品里打打酱油,偶尔上个综艺吃老本。
谈起麦考利,人们大多感叹,这是个被父母毁掉的天才童星。
大众为他感到惋惜,同时也没有给予他太多的宽容。
2012年,麦考利留起长发,组建了自己的摇滚乐队,在伦敦表演时,被台下的观众扔瓶子哄下场。
或许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
挤掉了五彩斑斓的泡沫,剩下的苦涩才是真实。
好消息是,他现在过着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纽约和巴黎画画、写作和喝酒。
他对媒体说:“似乎每个童星都会堕落,但我尽量不。”
“我把自己当作一个退休的人,我现在做的每件事都是一种爱好。”
他在自传体小说《朱尼尔》中,无不透露出对童星生活的厌恶,以及对平平幸福的追求。
此刻虽然早被好莱坞所遗忘,但这种被遗忘反而是他最想要的。
他没有像《哈利波特》的艾玛·沃特森一样,一路顺风顺水,在演艺圈持续发光发热。
也没有像《决战时刻》的丝凯·巴楚沙一样,英年早逝。
生活没有变得更好,但也没有更差。
一直如此。
切西亚·马尔克斯说:“生活不过是不断地给人机会,好让人能活下去。”
不惑之年将至,属于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作者:钱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