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人考:陈从古(4)

2023-06-16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宋词人考:陈从古(4)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陈从古(4)

蝶恋花

[宋]陈从古

日借轻黄珠缀露。困倚东风,无限娇春处。看尽夭红浑谩语。淡妆偏称泥金缕。〇不共铅华争胜负。殿后开时,故欲寻春去。去似朝霞无定所。那堪更著催花雨。

陈从古,《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补。《全宋词》从古小传较简略,可补者甚多:

从古,字又作“希颜”“睎颜”。斋名敦复斋,故人称敦复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闰四月后至二十四年,临安府富阳县尉。约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左宣教郎、邵州州学教授。约孝宗隆兴元年至乾道元年,丁父忧。约二年至五年,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约五年至七年间,曾任司农寺主簿,坐法免。七年,知蕲州。七年十二月,已官左朝散郎、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公事。七年十二月至八年十二月,荆湖南路转运司判官。特除直秘阁。

乾道九年(1173)正月至孝宗淳熙元年(1174)正月,权发遣襄阳府、主管京西南路安抚司公事。淳熙元年正月,放罢。

宋·周必大《陈公从古墓志铭》曰:是冬,京西谋帅。上(按,宋孝宗)阅诸道监司姓名,指君曰:“陈某有才,无以易之。”九年正月,开府于襄,即奏言:“朝廷以襄为上游重地,增陴益戍,缓急许调鄂师,善矣;但节制不一,莫知适从。绍兴、隆兴间,尝萃荆、鄂两军于此,分地以守。东尽随与栆阳,鄂帅赵樽主之;西尽均州、光化军,荆帅王宣主之。权均力敌,各行其说。樽欲持重,宣欲转战。此不立统帅,莫相临制之失也。今若合为一军,择宿将为都统制屯武昌,置副帅屯襄阳,或一年许其更戍,则号令归一,无敢首尾误国矣。”疏入,上适有此意,四月乃用吴挺为荆鄂驻札诸军都统制,而王世雄副之,分治荆南。其后荆南军竟更戍襄阳,至今以为便。北界有判者(按,当作“叛者”)来,敌以兵压境,或请增戍受降,君固执不可,独榜禁上(按,当作“禁止”),示无招接意,敌兵遂退。上谓丞相曰:“从古仓猝应变,足消疑沮之谋,可谕此意以奖之。”淳熙改元,复坐论列而罢。二年春,主管台州崇道观。

宋·佚名《京口耆旧传》卷六曰:京西谋帅,上阅诸道监司职名,指从古曰:“是有才,无以易之。”擢知襄阳府。即奏言:“朝廷以襄为上游重地,增陴益戍,缓急许调鄂师,善矣;但节制不一,莫知适从。绍兴、隆兴间,尝命荆、鄂两军分地而守,权均力敌,各行其说,迄无成功。今若合为一军,命正、副帅,以其正屯武昌,而副屯襄阳,时许往来更戍,庶号令归一,无敢首鼠。”疏入,即以吴挺为荆鄂都统制,而以王世雄副之。明年,以言者罢,奉祠。

按,“京西”,即京西南路。“帅”,路安抚司长官的习称。“襄阳府”,即今湖北襄阳市一带。南宋时,路安抚司的长官,例由该路首府、首州的长官兼任。襄阳府是京西南路的首府。

《宋会要辑稿·兵》一六之二曰:(乾道元年九月)二十八日,权发遣襄阳府、主管京西南路安抚司公事陈从古言:归正人焦彭年、高振、郑皋用、张用、范思宁、张清、陈资、陈琇、高伸等九百五十九户已均赈济,所存米六千馀石,度仅支三两月,日后尽无以给。欲望准例更支拨米二三万石接续赈济,以慰归正士民之心。诏于桩管米更支万石。

按,“乾道元年”当作“乾道九年”。“知府”,资任差二任,或官品低二品者,称“权发遣某府”。其实际职权与“知府”无异,只是差遣的名称有所区别,表明是低职高任。同样的道理,路安抚司的长官,一般为“安抚使”;但资格稍浅、官品稍低者担任此差遣,则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〇曰:淳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知襄阳府陈从古、知楚州周极并放罢,以言者论二人庸猥不才,贪墨无耻,难任寄边,故有是命。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七八《陈睎颜诗集序》曰:予昔岁为友人陈晞颜作《敦复斋记》,晞颜以书来,且寄近诗百馀篇,曰:“子之记吾斋,吾未属餍也,子盍序吾诗?”既而晞颜自湖南帅襄阳,地益远,书问益疏。今年八月,忽得晞颜书来征余叙篇,盖余已忘之矣,而晞颜未忘也。予初与晞颜相识时,各出诗文一编,盖予喜晞颜诗,而晞颜喜予文。至今十年,予文日以退,而晞颜之诗日以进。以日退之文,叙日进之诗,借曰予不忘,予犹不敢也;晞颜犹喜而不忘,何哉?“多情今夜月,送我到衡州。”“半夜打篷风雨恶,平明已失系船痕。”此晞颜前日之句也,予甚爱之,每欲效之,疾驱急追,目未至而足已返矣,而况于近诗乎?如《秋日十咏》及《谒衡岳》等篇,盖秋后之山,露下之蕖,霜中之菊,而雪前之梅竹也,是可得而效哉!予尝闻晞颜言:少从后湖先生游,尽得诗之秘。然则学而无传,信不可欤!诗家者流,尝曰“诗能穷人”,或曰“诗亦能达人”,或曰“穷达不足计,顾吾乐于此,则为之尔”。且夫疚于穷者,其诗折;慆于达者,其诗炫;折则不充,炫则不幽:是固非诗矣。至俟夫乐而后有诗,则不乐之后、未乐之初,遂无诗耶?聊为晞颜道之。襄阳,鹿门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岘山之碑,习池之馆,有羊、杜、山公之遗迹,今无恙乎?晞颜有新作否?予叙既往,晞颜诗当来。予盥手以俟。年月日,杨万里序。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