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崛起的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不久前结束的慕尼黑车展,全球车坛见识了中国汽车强大的力量。而近期一则重磅消息,意味着中国车企进入了“世界级品牌”行列——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125万辆的销量跻身全球车坛前十,而特斯拉以88万辆的成绩位列第15。
这个数据是调查公司MarkLines的数据(如上图),据其统计,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车销量同比增长96%达到125万辆,超过奔驰、宝马,位居全球第十。
对比亚迪来说,跻身全球车坛十强,是里程碑式的,而对中国汽车来说,是历史性。进入全球顶尖车企行列,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品牌”,是历代中国汽车人的梦想。那么在中国汽车品牌中,为什么又是比亚迪呢?
终获大成的背后
从去年11月单月销量超越所有合资企业和中国其他品牌,比亚迪成为中国市场和中国汽车界的领头羊。早在2021年年中,比亚迪的单车均价以15.18万元超越大众汽车在华合资品牌。2022年6月,市值突破万亿,硬核技术发布接连不断——比亚迪急速爆发,不断突破一个个前无古人的成就,高光闪亮,受外界广泛关注。
今年8月销量27.43万辆直逼30万辆,以全部新能源产品牢牢占据中国车市第一,无论在产品竞争力、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市值等关乎一个汽车企业实力的方方面面,创造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比亚迪现象”。
比亚迪亮相慕尼黑车展,海豹欧洲上市
其实,比亚迪获得如此成就,并不让人意外。
第一,笃定新能源,心无旁骛,长期坚持下来终于迎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
比亚迪是1995年创立的,以电池起家,从起步就奠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研发。早在2003年就做到了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后来,业务范围囊括电池、电子、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
比亚迪2008年就已推出双模F3DM双模新能源车
从2008年投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推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到如今逆袭成为行业神话,比亚迪靠的就是技术积累,持续投入研发新能源。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0年前后,中国车市井喷,几乎所有车企都赚得盆满钵满,比亚迪不为所动,按照掌门人王传福确立的长远战略,笃定新能源,坚持了下来。
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被外界质疑和嘲笑,但是随着碳中和政策颁布、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迎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最终证明,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笃定新能源汽车的决策是多么的正确。
眼下,比亚迪耀眼的成就让人艳羡。可是有多少车企在那个年代就能有如此战略眼光,放着巨大的燃油车利润不去争取,去投入大量资金精力做新能源技术积累呢?
第二,高质量爆发背后,是比亚迪坚定长期的巨额投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2022年的研发投入高达202.23亿元,累计研发超千亿元。比亚迪也成为专利大户,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
技术长期积累带来了收入和利润非常可观的增长。比亚迪的汽车以及相关产品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2088.2亿,同比增长高达91.11%;上半年净利润达109.5 亿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204.68%。即使上半年车市价格战、不少车企毛利率下滑,比如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下滑1.1%至18.2%,但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上半年同期还增至20.67%。
比亚迪深圳总部六角大楼里边的“专利墙”
第三,在燃油车市井喷的时代,扛着巨大的压力持续投入,获得了先发优势,构筑了极为宽广的技术护城河。正是因为在三电、芯片、专业平台、电池、车身底盘、智能化等各方面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产业链自决,自造“保护罩”,产业链自决,技术突破了“卡脖子”,比亚迪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比如其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两大王牌技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e平台3.0、以及易四方、云辇系统、DMO超级混动越野等核心技术,都成为比亚迪产品的核心技术标签。
我们看到,比亚迪近两年发布的诸如云辇、DMO超级混动越野、CTB电池车身一体技术等都很快被应用到仰望U8、方程豹豹5、海豹DM-i、腾势D9/N8等系列产品上。
第四,比亚迪的人才战略。
今年招聘季,3.18万名应届生入职比亚迪,在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社会热点的当下,比亚迪的人才招聘成为业内美谈。当然,这并不是比亚迪的“应急”做法,而是一贯坚定的人才战略。
对于人才战略,王传福曾告诉媒体,要用大量的研发人员来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拼的是工程师,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拼的是市场战略,拼的是规模优势。
目前,比亚迪已拥有超6.9万名研发工程师(不含今年应届生),拥有11个研究院,全面支持人才创新和新技术落地。在2023年校招中,硕博学历超61.3% ,而2023校招人数的研发人员占所有校招人数的80.8% 。
而且比亚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不仅是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三所学校,建立14个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20年来,比亚迪研发投入超过千亿。
当然,比亚迪能跻身全球前十,不止上述原因。比如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以DM超级混动和EV纯电两大动力形式为主导,以其强大的竞争力,成为让中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首当其冲考虑的品牌。可以说,打破合资壁垒,实现技术平权和技术输出。王朝系列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海洋网系列产品更进一步,助推登顶车市,腾势厚积薄发,仰望和方程豹产品陆续推出,必将把比亚迪推上更高的品牌高地。
品牌布局清晰成型,未来空间更大
随着方程豹品牌以及豹5发布、豹8概念车亮相,比亚迪构筑了清晰的品牌矩阵——王朝系列、海洋网系列、腾势、方程豹、仰望。
几乎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有比亚迪旗下的明星产品、销量冠军,轿车市场有秦、汉、海豚;SUV有元系列、宋系列、唐系列;海洋网刚刚上市了强大的海豹DM-i,腾势在与奔驰股权变革后迎来了爆发,其高端MPV腾势D9颠覆了MPV市场,以新能源身份击败了号称“公务舱”的长期霸主别克GL8,要知道,腾势D9的均价达42万元,可谓比亚迪的盈利利器。
仰望U8豪华版已于9月20日上市售价109.8万元,方程豹豹5、宋L等车型也将年内推出。至此可以说,比亚迪构建起了强大的品牌矩阵,各个品牌定位明晰。除了大家熟知的王朝系列、海洋网系列、厚积薄发的腾势外,仰望作为最高端品牌,将在百万级越野和超跑上,打开比亚迪向最高端冲击的空间,方程豹则在四五十万的硬派越野市场,大展身手。
比亚迪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总结
放在5年前,我想极少有人会预判到比亚迪代表的中国车企进取的速度,更难以想到有如此的力度实现了技术平权和输出。话语权的赢得,市场规模的获取,也许在第500万辆下线仪式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哽咽声中能够体会,在合资垄断30多年的中国市场,中国车企强大起来背后所花费的时间、艰辛与付出。
跻身全球十强,这是比亚迪的一大步,也是中国汽车的又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