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4-06-25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点击标题下蓝字可快速关注我们

6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环境应急不断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取得实效,环境应急基础能力不断提升。近十年来,全国每年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由每年700起左右下降到300起左右,最近几年都是200起左右。连续三年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2022年到2023年,全国共排查整治风险隐患22.95万余项。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2365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摸清了20余万处环境应急空间和设施点位,总体上形成了全国重点河流环境应急准备“一张图”等。

今年入汛以来,部分流域连续出现极端降雨,引发了洪涝和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给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和压力。“此时此刻,生态环境部已经有2个工作组在现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都与强降雨有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介绍,生态环境部今年专门印发文件,对汛期环境监管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加强各类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做好汛期风险的科学研判,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妥善科学处置汛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切实承担起责任,共同维护汛期生态环境安全。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压力总体尚未根本缓解,突发环境事件仍呈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李天威指出,我国结构性、布局性的环境风险长期存在,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复杂、量大面广,新问题、新挑战交织显现。他表示,要强化隐患排查,紧盯“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行业领域、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以及汛期等敏感时段;强化环境应急准备,定期组织开展分层分级环境应急培训;强化协调联动,切实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始终秉持‘时时处处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强化事前防范和应急准备,坚决守牢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记者另了解到,近期,生态环境部正着力构建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1+N”政策体系(“1”是指研究制定以高水平保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文件,“N”是指制定相关领域的细化举措),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有助于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大幅下降,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说,下一步将研究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出台生态环境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政策文件,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b0ff63d5acb09afae8409f452f53d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