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120亿的中国富豪:无学历无背景,奥巴马为何为他拍纪录片?

2024-01-21     史说论

原标题:捐款120亿的中国富豪:无学历无背景,奥巴马为何为他拍纪录片?

"拥有财富,也是背负责任。"捐款共计120亿的中国富豪曹德旺这样说道。

在中国,富豪很多,慈善家更不少,但做到曹德旺这样的,可以说是是屈指可数。

作为一名企业家,曹德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创业者,面对时代的机遇,他在汽车玻璃这一单一领域深耕,打造下自己的百亿身家和产业帝国。

作为一名慈善家,曹德旺从1983年捐赠了第一笔善款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之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富豪榜、慈善榜上同时刷新着自己的大名。

然而,曹德旺出身贫寒,上学时间也不过短短五年,他是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前进,从白手起家到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呢?

《美国工厂》与曹德旺

2008年的经济危机似乎不同以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震荡着全世界的范围,并且久久难以消散。

2008年时的曹德旺却早已在美国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玻璃大王。也大约这个时间,曹德旺正计划着在海外建立工厂。

此时,曹德旺将目光投向了美国。

这一举动,其实曹德旺在心中早有打算。要知道,曹德旺企业的产品虽然物美价廉,但车用玻璃的跨国运输成本却高达20%。

在一些人看来,这意味着中国从引进国外工厂走向在国外建厂,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但也有一些相反的意见,认为曹德旺是为了转移资产,为"跑路"做准备。

不同的意见将曹德旺拉入了舆论中心,也让曹德旺感受到了这条路一开始便如此艰难。

因此,当《美国工厂》顶着"奥巴马投资"的名号被拍成纪录片,曹德旺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

经济的衰落路线似乎从来都是相同的。从1980年代起,美国的本土制造业开始衰落。美国的工业城市日益凋敝,失业的人们也越来越多。

2008年的经济危机更是让当前的困境雪上加霜。向来懒散却又享受着高福利的本地人,在美国这样的低储蓄率国家,失业便意味着一无所有。

当曹德旺带着福耀集团的大量资金到达美国的时候,美国人民仿佛看到了救星。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给予了福耀集团大量的税收与补贴政策,甚至在工厂前命名了一条"福耀大道"。

工厂的运营并未像"大道"一样宽广平坦,美国人虽然从曹德旺那里获得了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对应的却不是高福利、高回报。中美工人的差异也在此显现。

面对工人们的反抗,曹德旺果断采取行动,更换负责人、提高时薪、开除刺头,最终消除了中美工人之间的分歧,公司实现盈利。

在纪录片中,曹德旺的商人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纪录片不仅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也让曹德旺的福耀集团股价暴涨。可以说,纪录片内和纪录片外的曹德旺都获得了双赢。

然而,获得如今成就的曹德旺却并非是一帆风顺地走到今天。

少年郎的崛起路

曹德旺家族的命运可以说得上是大起大落,不幸的是,家族命运到达曹德旺这里时碰巧是"落"。

年幼时的曹德旺本来过得非常辛苦,他的父亲本是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为了躲避战乱的时局才打算从上海回到福建老家,这个选择让他的家境落寞多少带着些被命运捉弄的意味。

只是因为上船之后寄送货物的邮轮沉船,全家人便失去了所有财产。还好,人还在。

1946年出生的曹德旺从小吃遍了生活的苦,回到老家后因为家境贫寒只上过5年学,之后不论是放牛、贩卖烟丝水果,还是拉车修车,曹德旺早已忘记了他人的白眼,只顾得上再多挣一些钱,填饱自己的肚子。

短暂的学习生涯让曹德旺多少有些遗憾,辍学后的他只能在有机会的时候拿起哥哥的书进行阅读,稀少的阅读机会只让曹德旺对读书的渴望愈加强烈。

1976年,曹德旺步入30岁——而立之年,30岁的曹德旺积攒了5万多元"巨资"。此时的他正在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帮助企业推销水表玻璃。他与玻璃的故事便从此开始,商业富豪的路也从此开始铺就。

两年后的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为中国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此时曹德旺所在的玻璃厂却已经连年亏损,不少人离开了这家希望渺茫的工厂。

1983年,曹德旺却在人们震惊的眼光中把这家工厂承包了下来,并在当年扭亏为盈。

虽然如此,曹德旺知道自己的水表玻璃并没有什么优势,靠的只是薄利多销,利用产量挣钱。这时,寻找出路的曹德旺偶然发现了车用玻璃领域。

这个领域不仅利润空间大,而且中国的车用玻璃完全依赖进口。商人曹德旺的生意头脑自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当即将公司的主业转向汽车玻璃。

1987年,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成立。

曹德旺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车用玻璃的生产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曹德旺带着公司创造出了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块汽车玻璃,打破了日美的垄断。随着公司越大越强,曹德旺的目光转向了美国市场。

不得不提的反倾销案

曹德旺把公司做到本行业内的龙头,吃过的苦遇过的难自然是难以想象的。但在所有的挫折中,不得不提的是这场在进入美国市场后陷入的反倾销案。

在接触到车用玻璃时,曹德旺了解到车用玻璃的售价高达六千元,但玻璃的生产成本其实只有几百元。

这一现实激励着他投入巨大成本研制中国本土的玻璃,打破日美对中国市场的的垄断,也让福耀集团生产的玻璃在出口后以物美价廉的品质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

对此情景,国外的市场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当即申请对福耀集团进行反倾销调查,依据美国商务部的裁决,曹德旺的集团不仅需要支付巨额赔偿金,还有可能从此退出国外市场。

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曹德旺决定发起反击。

他亲自带队前往美国,成立办公室,并聘请美国最好的律师。之后,他以个人的名义在北京投资建立"福耀反倾销研究中心"。最终,花费3年时间,耗费1亿多元的曹德旺带领着公司打赢了这场战役。

这场诉讼的胜利不仅让曹德旺站稳了美国的市场,并迅速扩张了国际市场的大门,曹德旺也成为了第一位打赢反倾销案的中国企业家。

曹德旺赢得了这场胜利,也成就了他自己。

是商人更是善人

曹德旺在商界的成绩不免引来所有企业家侧目,但引起侧目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商业成就。纵观曹德旺一生的经历,他做到这个位置,除了本身的生意头脑,在慈善方面的贡献也少有人能及。

从小吃苦受穷的经历没有打到他,反而更培养起来他勇往直前、永不认输的性格。得知中国的汽车玻璃被美日垄断时,被激发的爱国心和年轻时的血气方刚促使他完成了中国制造。

在企业不断壮大的期间,曹德旺也从未想过把手伸向其他领域,而是不断在玻璃行业深耕。

拥有家国情怀的曹德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从未忘记过回报社会。

就曹德旺个人来说,从1983年的第一笔捐款走上慈善之路后,他的名字总是出现在各种慈善榜单上。

从尘土中发展起来的曹德旺自言经历过各个阶层的心态,幼时的他连几分钱的东西都消费不起,也理解不了为什么人会把那么多钱拱手送给别人。

成为了企业家之后,他出手便是百万、上亿,当有人表示疑惑时,他也只是笑笑不说话。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尽了一个公民的义务而已。

家中四代信佛的曹德旺始终坚信众生平等,慈悲为怀。虽然他知道自己此生难以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但他的一生依然始终践行着佛祖的真理。

2021年的五四青年节,曹德旺再次捐款100亿用以建立福耀科技大学,身怀爱国情怀的他深知中国还有许多薄弱的领域等待人才去突破,而他更是深深的体会过被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

曹德旺曾说:"如果企业家只懂得赚钱,不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修养,充其量只是富豪。用简单的企业家、慈善家似乎难以配得上曹德旺的成就。他有的不仅是企业家的头脑、慈善家的财富,更是他把自己与国家、与人民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如今,富有的曹德旺依然没有忘记的是幼年时期对读书的渴望,他一有时间便钻研佛经、读书看报,他带给世人的,也不仅是捐出的上亿资金,更是智慧、是人品。

看到这里便也能明白,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曹德旺是如何被奥巴马选择。不仅如此,他的格局、他的情怀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选择,去追求。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ae85d9a39b7bae4434d49d704a9fd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