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佯装深情”给毛主席发来了一封电报,诚挚邀请毛主席赴约重庆,与蒋介石一起共商国家大计。
蒋介石的浪子野心昭然若揭,毛主席一眼就识破了蒋介石谈判为假,“推责”为真的诡计,但是身为蒋介石的心腹,戴季陶却罕见的在这件事情上与“无下限跪舔”的蒋介石产生了分歧。
戴季陶对蒋介石说:“切不可视中国共产党为合法之团体,‘匪首’为正当之人物,言论为正当之道理”,极力否决重庆谈判的举行。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但是身为国民党的戴季陶却在知晓是非的情况之下强行颠倒黑白,甚至在重庆谈判期间公开发声想要让毛主席难堪。
但是小丑终究难登大雅之堂,毛主席仅用一席话就让戴季陶自知理亏,由衷地升起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敬佩。
那么,毛主席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重庆谈判伤及颜面
1945年8月28日,载有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专机落地重庆,在机场等候的是一群闻讯而至的记者,却丝毫不见言说自己怀有极大诚意的蒋介石。
这是我党代表预料之中的场景,因为和谈并非是蒋介石真正的意图,相反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为了给毛主席等人下马威,为了彰显在重庆地盘之上蒋介石的优越性。
狐假虎威的自封只能吓唬住自己,却丝毫不会让中国共产党代表显怯。
更何况,此次毛主席一行人也是有备而来。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基本结束。
长期的战争让底层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战争结束之后,本应注重民生的发展和建设,但是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天,蒋介石却给毛主席发来了一封电报,力邀谈判。
安内必先攘外,外部已然失势,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自然而然地就打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蒋介石想借由重庆谈判将发动内战的罪责推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于是他不惜“委曲求全”,接连给毛主席发来三通电报,步步紧逼。
强权不代表正义,身正也不怕影子斜,更何况,国内不太平,中国共产党也不能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内心所愿。
于是,重庆谈判是非去不可。
但是赴约不代表会成为“背锅侠”,中国共产党愿意为了人民的利益做出适当的让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由国民党为虎作伥,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围绕着“该怎么做?毛主席去还是不去”,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展了一系列的讨论,与此同时,国民党的内部也颇不太平,首当其中对重庆谈判提出反对票的便是戴季陶。
身为蒋介石的心腹,更是身为蒋纬国的亲生父亲,戴季陶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但是这一次智囊却失了灵。
眼看着一展宏图,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只差重庆谈判一步便可将理想照进现实,蒋介石怎么会容许戴季陶这只拦路虎出现?
因此,虽然戴季陶极力反对,重庆谈判还是如约实现,蒋介石和戴季陶看似坚不可摧的情谊也出现了裂痕。
要知道,戴季陶和蒋介石的关系可是亲密到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拱手相让。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那个孩子又是谁?
他就是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
蒋纬国是戴季陶的风流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戴季陶却并不愿与远渡重洋前来寻亲的儿子相认,于是膝下子嗣单薄的蒋介石就收下了这个孩子,作为自己的次子。
可是,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而戴季陶却生于四川广汉,那么两人是如何相识?又因何故结下深厚情谊呢?
这一切,还要与戴季陶远赴日本留学与1908年在振武学校与蒋介石相见开始说起。
近乡情更怯,异乡倍思亲,异国他乡的相逢让蒋介石和戴季陶成为了朋友,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志向更是让两人的关系更上一层楼,成为了心灵相通的至交。
他们在日本的时候生活在一起,直至1909年戴季陶回国。
1911年10月10日,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在武昌爆发,胸怀报国之志,脑含治国之方的戴季陶加入了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同盟会,并迅速得到了孙中山的器重。
对于孙中山的革命时代而言,戴季陶既是他的亲信,也是他忠诚的部下。
为了拥护孙中山的领导,也为了守护中华民国,戴季陶愤然以笔为毛瑟,在1912年的5月20日,为自己“赢来”入狱的资格。
口行不一的拥护
“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专权,杀!”
这是戴季陶在1912年5月20日刊登在《民权报》上的署名短文,但是实际的效果却不遂他愿。
比四人死期先一步到达的,是戴季陶本人的锒铛入狱。
1912年5月22日,租届巡捕房以“鼓吹杀人”为由,逮捕了戴季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戴季陶只是体验了一晚的牢狱生活,便在第二天的上午交保释放。
杀人不成,反让自己自食苦果,戴季陶这才知道万千锦绣文章,终不抵一支毛瑟有力,可即便如此,1912年的戴季陶依旧没有放弃在思想上的继续耕耘。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的土地之上爆发,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的制度需要新生,中国的思想也需要正确的伦理思想的滋润。
而其中,最为正确的便是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为了马克思在中国土地上的生根发言,广泛传播,李大钊同志在1919年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希望劳工阶级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
戴季陶也是和李大钊一样的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在五四运动期间,他也曾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的伦理问题,想要为中国的发展探寻一条可行的道路。
在1920年的5月,戴季陶参加了由李大钊倡导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星期评论》为主要阵地,以笔为利器,在中国的土地上弘扬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研究会的很多成员都在共产党成立之后成为了早期骨干,但是戴季陶却选择了中途退出,而他陈述的理由却是蹩脚至极,甚至在日后成为了自己前后言行不一的有力佐证,也成为了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对他回应的有力据点。
“我誓死忠于孙中山先生,不能成为共产党员”,因为看到党纲里的一句共产党员不做资产阶级政府的官吏,也不加入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之后,戴季陶选择了离开中国共产党,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但是戴季陶自恃的忠诚,却得到了孙中山的亲自“打假”。
1921年至1922年期间,孙中山以昂扬的姿态准备着新一轮的北伐,但是他的心腹陈炯明却在广州发动叛乱。
心腹成了谋逆之人,极大的挫伤了孙中山的北伐野心,也让孙中山感受到了危机。
孙中山曾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救活他就必须要新鲜血液的注射,而共产党就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孙中山决定与昂扬着向上姿态的中国共产党合作,而中国共产党也为了统一战线的目标,答应与国民党达成合作。
基于双方的共同诉求,1924年,有20余位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确立了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这是国共双方的一致结果,但却不被戴季陶所接受。
虽然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是鼠目寸光的戴季陶内心所想,但是因为孙中山的缘故,戴季陶还是做足了表面功夫,做出了响应国共合作号召的假象,成为了中央委员。
但是假象终究是假象,精美面具之下的黑暗也注定会露出丑陋的真实面目,露出狐假虎威的伪装。
属于戴季陶的面具随着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的离世而尽数摘下。
跳梁小丑的指责
“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必须退出共产党,以坚决的姿态拥护国民党的领导,把三民主义认为唯一理论,把国民党视作唯一救国大党”。
孙中山离世之后,戴季陶再也不掩饰对共产党的排斥,内心更是将国民党放在了第一位。
在1925年5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上,戴季陶更是公开发声,以纯正的三民主义为治党原则。
戴季陶的一系列主张得到了国民党右派的支持,在支持声中,戴季陶与孙中山的理念越走越远,直至取而代之,出台了戴季陶主义,背叛孙中山,偏执的站在正确治国道路的对立面。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也在戴季陶的心中日渐甚微,曾经出力拨正错误思想的戴季陶在权利的日益上涨之中,迷失了正确的判断,与乌合之众蒋介石不谋而合,让中国人民陷入了新一轮的水火。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然反共,蓄意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决定以暴力手段清党,在1927年4月11日晚上,蒋介石指示杜月笙杀害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
事变3天,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300余人,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蒋介石的狠辣其罪当诛,但已是蒋介石坚定不移追随者的戴季陶在其中也同样是“功不可没”。
蒋介石和戴季陶都料定中国共产党遭此一事之后,定会与民心背离,一蹶不振,但是是非公道自在人心,蒋介石滥杀无辜的罪行让人唾弃,中国共产党誓死保护人民权益的初心更会深入人心。
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会不战先败,因此面对蒋介石的邀约,毛主席还是慷慨赶至重庆,参加会谈。
可是,戴季陶依旧不依不饶,在重庆谈判期间的一次宴会上对毛主席出言不逊,但他此举却是自找其辱。
事发的当天,毛主席和周总理进入宴会所在的地点,因为大厅之中悬挂着一副孙中山的画像,为了表示尊敬,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代表一起对着孙中山的画像三鞠躬。
孙中山身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毛主席对他行礼是出自自己的尊敬,也是承认孙中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但是在戴季陶的眼中,毛主席此为却被歪曲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席对中国国民党的先总理,是承认了国民党的优越性。
“不是一家人,倒拜起一个祖宗来了”,戴季陶在毛主席一行人行礼的间隙,言辞戏谑地对着毛主席说道。
毛主席并没有理会,而是恭恭敬敬地行完礼之后,才坦然地对戴季陶“解释”着自己此行何意:
“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民主帝制,其功劳值得所有国人尊敬,我们是共产党派人士,但是孙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明确肯定了国共当时就是一家,行礼又有何不可?又为何凿凿的强调国共之分呢?”
毛主席说话的时候不紧不慢,脸上更是云淡风轻,但是戴季陶却在其中感到了威严,感到了自己比拟不上的气场,于是只能缄口,缩起脖子不再应答。
但是这并不是结束,既然有人想要借此做下马威,那么毛主席不仅不会让他如愿,反而是让他愧疚自省,让国民党看看中国共产党也不是好惹的。
“我党赴约重庆虽是受蒋介石所约,但实际却是为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国内和平”,毛主席说话的时候并未特指,但是戴季陶却只觉得丢脸。
因为口口声声说忠于孙中山的领导,所作所为却与孙中山所求背道而驰的不是中国共产党,也不是毛主席,而是他戴季陶。
是他放纵蒋介石让中国人民陷入内战的水火,是他造成了无数群众的殒命,戴季陶是刽子手,戴季陶也是帮凶。
但是为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内动荡的形势,即便知道戴季陶罪行凿凿,毛主席还是在抵达重庆的第三天,亲赴拜访戴季陶。
中国共产党为了和谈付出了颇多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但是蒋介石却贼心不死,根本不抱谈判和平结束的心思,甚至想要扣押毛主席,以此发动兵变,但是因为内外的失势,最终还是在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
但是蒋介石的强权之心却不允许国民党遵守《双十协定》,而是发动战争,最终为自己的贪欲买单,以失败宣告结束。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注定的,国民党的失败也在预料之中。
而戴季陶也因精神疾病在1949年2月11日的广州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因为接受过先进的教育,戴季陶在自身参加革命的早期坚定不移地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但是却在最后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不得善终。
戴季陶的后果是他自己的咎由自取,但他高开低走的人生却值得所有人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