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已经突破了对可燃冰开采的技术难度。
可燃冰作为一种新能源,对我们的意义是重大的。它能帮我们更好的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也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可燃冰资源的勘探工作,那为什么到现在都还没有实现商业化开采呢?
可燃冰
这是因为可燃冰的特质让它多分布于水深300米至3000米的海底或是高原冻土地带,开采难度高,有多方问题需要考虑。
地理分布
现在可燃冰的开采主要是在海上。首要的问题就是出砂问题。在海底的可燃冰多与泥沙混在一起,在提取天然气的时候,难免会有泥沙混入其中将气体污染。我国现在已经突破了这个技术难点,但日本多次因为出砂问题中断可燃冰的开采工作。
二是钻井平台的稳定性问题。海上的气候变化莫测,随时都有风浪,这些都会影响到海上钻井平台,如果平台不稳,随浪而动,那平台下连接的输气管道就可能发生错位,造成泄漏,甚至整个海底的开采设备都会被毁坏。
海上钻井平台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还有一些环境影响是必须要考虑的。毕竟我们开发新能源的原因之一就是追求更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来保护环境。首先海底的可燃冰储量极大,已经成了海底地质结构的一部分,把藏在地下的甲烷气体开采出来后,可能对海底的地形造成影响,出现海底滑坡,破环海底生态环境,海面上也可能形成漩涡,对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性有影响。
环境影响
其次可燃冰虽然是清洁能源,但其主要开采的能源——甲烷,它本身是一种温室气体,而且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在开采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少量的气体泄漏出去。且甲烷溶于水,不仅会对海水,还有大气也会造成影响,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发生严重的泄漏事故,更是对全球环境的噩梦。
冰冻的甲烷气泡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开采成本高昂。但随着技术的改进,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及气候变化,大家都紧锣密鼓的寻求储量更大,同时也更环保的新能源。但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期待更环保的新能源大量使用的那一天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