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小学教育尴尬的局面是怎么了?
老师管学生,结果老师吃了哑巴亏,学生反而没事?领导不去管学生,老师也不愿去管学生?
作为一线教师,对这种现象深有感触,当自己去管学生时,心理其实是很纠结的,怕家长不理解,怕学校不支持,结果只能听之任之,长久下去,学生越来越难管,成绩也是一落千丈。众所周知,造成老师不敢管学生,也不愿管学生的原因还是相关法规不合理造成的。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学校和老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这其实从法律层面决定了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论犯什么样的错误,学校都只能苦口婆心地教育,而没有其他手段进行制止和约束。这就像在游戏中让别人知道了底牌,学校和老师的被动可想而知。这样的现实,使得一些学生肆无忌惮,并慢慢习惯成自然。而老师们则缩手缩脚,生怕不小心碰触底线。
为什么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为什么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复杂,家庭教育缺失,学生难于管教,家长无暇管,学校管理无力,教师不敢管.......只要出现了纠纷,不管责任在谁,教育行政部门都会要求当事教师赶紧息事宁人。当教师“体罚”了学生,会面临家长、社会、媒体舆论、教育行政部门、本校领导等多方面的压力,肯定会受到严肃处理;当老师被学生殴打,我们看到更多的也是领导给自己做工作,要求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委屈自己忍受。能够同情教师的,只是同为普通教师的群体,而同情的方式,只不过是背后冒冒怨气而已,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出事了没有人替自己说话,所有的风险都自己承担,这也是老师在管理学生时胆气不壮的重要原因。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这是老师的职业所在,不敢管学生当然是不正常的。但想让教师敢于放手去管学生,首先需要保证老师管了之后不会出事才行。
值得欣慰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今年两会有不少委员提出建立中小学教育惩治制度。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教师惩戒权这一问题,并要求制定实施细则,以便其现实执行。
基层教育界纷纷希望《中小学校学生违规行为惩戒实施暂行办法》出台,希望学校教育管理学生有法可依,老师教育学生有理有据,再不要跪着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