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能听懂大人讲话吗?蒙特梭利大师教你和6个月内的婴儿沟通

2019-06-06   文化育儿

许多研究实证,从小多对孩子说话、多跟孩子互动,将有助于形塑孩子人格特质、提升语言表达及学习能力。踏入幼教领域已有30余年、现为台湾蒙特梭利教育发展学会理事长的王川华老师,分享她的经验,告诉家长如何和宝宝说话,对成长发展最有帮助。

语言对宝宝的成长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因为语言具有沟通、形塑意识与意识的功能。沟通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人类透过沟通来表达自我、理解世界,并能将一件具象的事物转换为抽象的思维,又能将一个抽象的概念,以具象的方式来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是一种抽象与具象间的连接,透过连接,进而产生意义。

从上述几点,我们便可以理解语言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我鼓励父母,要多跟宝宝说话的原因,因为说话的过程,就是透过语言帮助宝宝连接他所看见的事物,进而对他产生意义。

0~2个月:语言先于动作,有助认知连接

因此,从零岁开始,主要照顾者一定要不断的跟宝宝说话,累积宝宝对声音、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如此一来,他才能够慢慢地去吸收父母的语言,可以记住特定语言配上特定动作时,产生的意义是什么,长期下来,就变成他的生活经验,日后他会不断的在日常中去实践这些经验,并透过经验来解决问题。

说的内容也相当重要,因此我通常会建议父母,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说适合宝宝吸收的语言。在0到2个月的阶段,父母可以多用温暖的语调来和宝宝说话,建立宝宝对语言的熟悉感,例如轻声对宝宝说:“现在我们要来喝奶哦~”,并尽量少说:“不要、不行、不可以”等等的话。

但是父母要谨记,所有的语言一定要早于动作,如此一来,宝宝才可以连接声音与动作。为什么呢?因为宝宝从刚出生的那一刻起,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妈妈的子宫,他还是一个全然自我、不知有他者的状态,因此在这个阶段,主要照顾者在做任何照顾动作之前,都需要加上语言,用声音来让宝宝知道自己与世界的连接,不然,会对宝宝造成惊吓与未知,不理解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父母可以仔细观察,长期对着宝宝说话,宝宝在听见某些话时,便能慢慢自主产生动作,举例来说,当宝宝听见要抱他喝奶时,他的肩膀会有点抬起来,他开始有了意识与知觉,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不仅如此,语言也能让宝宝认识他周遭的环境,所以他的世界会愈来愈大,能慢慢理解别人在跟他说什么。

但我要强调一点,在陪伴宝宝的过程中,请尽量少用手机,除了屏幕容易对宝宝视觉产生刺激外,也会让宝宝误以为滑手机是需要的语言之一。宝宝这时候只会吸收,而不会判断,所以父母一定要专注在互动的情境中,不要让手机干扰整个过程。

3~6个月:陪伴宝宝自由探索

到宝宝3个月到6个月大之后,可以开始慢慢转成比较精确性的语言,并且准备好一个四周都可以让宝宝抓东西的环境,每当他抓到一个物品,就可以告诉宝宝这个物品的名称、特质、颜色等等。

这阶段的宝宝,也会开始想要咬东西,所以父母尽量准备一个能咬、能吃的环境,对宝宝来说,那是他在认识世界的必要过程之一,父母要做的,便是准备好环境,并在过程中一一给予语言,帮助孩子连接声音和图象间的关系。举例来说,我会准备动物或花朵的图片、家人的照片,在宝宝抓玩的过程中,告诉他那是什么,这便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

而父母在过程中只要记得,在陪伴宝宝的那段时间里,不要预期宝宝能照你希望的方式,乖乖坐着听你说,而是要全程以他为主,陪他去探索环境,按宝宝的脚步,一步步去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