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动议到正式开始建设,历时17年。如今,当初那个只有百十户群众的鄂西北十堰小镇,已经变成闻名的汽车城。2019年5月2日,央视《朝闻天下》《新闻30分》播出了三线建设时期,一批工人从全国各地来到鄂西北深山建设二汽、建设十堰的故事。
十堰市位于中国版图雄鸡心脏部位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地处湖北、重庆、陕西、河南四省市交界,深入中国腹部,群山环抱,只有一条铁路和公路相通。“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是十堰市的三张著名名片。
建设二汽,最早在1952年底提出,但正式建设,已到1969年,其间经历了17年。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国家出于国际形势变化的考虑,决定在中西部的三线后方地区正式建设二汽。二汽筹备组经过多省市勘察后,最终把厂址选定在鄂西北山区郧县小镇十堰。
据十堰市档案馆资料记载,当时的十堰镇中心地带只有百十户群众,几家小商铺,被人们形象地戏称为“重工业是铁匠铺,轻工业是豆腐坊”。随着数十万建设者们的涌入,十堰小镇空前热闹和繁华。
1969年,二汽大规模建设开始,十堰市成立,由郧阳专署领导。
当年10月,来自全国30多家工厂、设计院和建筑单位的建设者以及竹山、竹溪、随县、大悟、枣阳、汉川、汉阳等县的2.5万多民工,汇集在十堰周围数十公里的工地上。
工人们用干打垒、搭芦席棚的方法建造厂房,一条山沟一个厂,当时为了保密,27个工厂都以代号命名,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8.5公里的20多条山沟里。
由当时没有铁路,几十吨的重型设备,工人们在底下垫上圆木,然后几十人喊着号子,像拉纤似的拉到工地。
1970年,二职工在简陋芦席棚里生产出出中国第一辆军用越野车——EQ240,以马力大、速度快、轻便灵活、视野开阔等特点而著称。
1975年6月,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东风2.5吨越野车投产。
40多年来,十堰为我军提供了近40万辆质量最优的用车保障。
1978年12月26日,二汽接上级通知调集1000辆五吨载重车、1000辆两吨半越野车待命。12月26日全部接运完毕,开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该车一战成名,二汽车因此被誉为“英雄车”“功臣车”。
1979年4月1日,十堰市委和二汽党委隆重召开庆功大会,为战场服务队记功。
1984年,二汽生产的东风越野车在建国35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1983年7月1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十堰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汽车学院。
二汽原属国务院计划单列管理,1992年9月1日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有员工12万人。(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