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位于欧洲内陆、俄罗斯平原中部、奥卡河的支流莫斯科河河畔,是俄罗斯的首都,也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交通中心,素有“白石城”、“百花城市”之称。城市人口约850万,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莫斯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寒冷而漫长,绝对最低气温曾低于-40℃,但夏天相当舒服,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8℃。
概况
莫斯科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城市,有近900万,也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与交通中心,各种交通方式齐全,其中以铁路为主,莫斯科周围的铁路线像蜘蛛网一般稠密,它们以莫斯科为中心,像乌贼的爪子样伸向四面八方。
在莫斯科的交通方式中,最有名的是地铁。莫斯科地铁举世闻名,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内部装修都堪称世界第一,特别是那些站台,几乎能令见者人人永志不忘。莫斯科地铁共有120个站台,每个站台都有自己的特色。进入莫斯科地铁站台大厅,宛如置身于一座座艺术殿堂。每个都经由建筑师和艺术家们精心设计,铺以大理石的墙面和地面,饰以精美的浮雕和枝形吊灯,富丽堂皇、气派非凡。例如1938年开放的马雅可夫斯基车站,地面铺以贵重的白色大理石,中间镶有红色大理石,犹如一条红色地毯。采用轻巧列拱的柱墩,独特的照明灯具更为车站增添了光彩。
莫斯科的城市布局很有特征,归结起来有两个:一是时间特征,二是向心特征。所谓时间特征即指莫斯科的主要建筑是按时间来分布的,同一时代的建筑物大体分布在一块。二是这些根据时间来分布的建筑是以许多同心圆的形式从里到外分布的,越在圆心的就越古老,越往外就越新。其中同心圆的圆心部分是克里姆林宫,它是莫斯科也是俄罗斯的第一名胜,甚至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族的象征。
莫斯科还是俄罗斯的教育与科研中心,它首屈一指的大学是莫斯科大学,全名莫斯科罗蒙诺素夫大学,由伟大的俄罗斯学者罗蒙诺素夫创建于1755年,原址在克里姆林宫附近,后来又在麻雀山上建立了规模巨大的新校园。麻雀山在苏联时代叫列宁山,因历史上山头麻雀多而得名,麻雀山上最著名的建筑是莫斯科大学主楼,高30多层,有3万多个房间,它是苏联1947年始建的八大哥特式建筑之一,楼高240米,显得格外雄伟,成为莫斯科一景莫斯科大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之一,许多世界知名人士以及俄罗斯政界、科学界的要人都毕业于此,例如莱蒙托夫、契诃夫屠格涅夫、别林斯基、戈尔巴乔夫,等等。学校有教授、讲师及各类研究人员近万名,有一百多位科学院院士,有学生2万多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约5000名,其中许多是外国留学生,包括不少中国学生。莫大另一个特别的好处是女生比男生多,校园里满眼是秀外慧中的俄罗斯美女。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实际上不是一个景点,而是克里姆林宫三角形城墙内所有景点的大组合,包括约20座塔楼、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大克里姆林宫、兵器库、大会堂、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办公大厦、无名战士墓、列宁墓,等等,无一不是值得逛的好地方。
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2世纪中叶,到14世纪中叶,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下令建了一圈白石头围墙。15世纪末,一群意大利建筑师应伊凡三世之邀来到莫斯科,为克里姆林宫筑起了雉堞状的红色砖墙和20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红墙的三边。17世纪时它又添建了钟楼,十月革命后又在救世主塔、尼古拉塔、特罗伊茨克塔、鲍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楼顶上各装了用大小不一的宝石、水晶、玛瑙等做成的五角星,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克里姆林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教堂耸峙,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其间,寓景色之美丽、文化之高雅与政治之庄严于一体。居于最中央的是大教堂广场,它周围耸立着三座雄伟的大教堂,分别是圣母升天大教堂、圣母领报大教堂、天使长大教堂。
最为巍峨壮观的是圣母升天大教堂,建于15世纪后期,是各教堂中最古老的一座,在它简单而优美的线条和雅致的拱形结构上罩着五个金色圆顶,从14世纪到18世纪东正教的大牧首都安葬于此,这里还是沙皇举行加冕大典的地方。
稍晚于圣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是圣母领报大教堂,它位于圣母升天大教堂对面。初建于15世纪,16世纪时被烧毁,不久又重建。大教堂造型十分美观,有着金色的屋脊和圆顶,它的礼拜堂内供奉着俄罗斯最伟大的圣像画家狄奥凡和鲁勃廖夫的圣像。它还是皇族子孙的洗礼与结婚之地。
天使大教堂也初建于15世纪,重建于16世纪初,是彼得大帝以前历代莫斯科大公和俄国沙皇的墓地。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旁边还耸立着壮丽的伊凡大帝钟楼,它呈八面棱柱形,高达80多米,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建筑。它从第三层往上逐渐变小,它的八个面的每一侧面都有拱形窗户,窗口挂着钟,所以钟楼共有21座大钟及30多座小钟。钟楼前放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口钟,据说最早的钟王重18吨,毁于一场火灾。后来用它剩下的碎片加上新原料重铸了重达130多吨的新钟王,18世纪初的一次火灾再度使它成为牺牲品,俄国人不死心,不久又再铸了一座更加硕大的钟王,重200余吨,高超过4米,钟体环饰以精致浮雕,并刻有文字,号称世界第一大钟。但它铸成后敲第一下时就出现裂痕,成为哑钟。两年后火灾再次光顾钟王,造成钟体大块缺损,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个缺了一块的、从未被敲响过的世界钟王。
离钟王不远还有一个大铁家伙——一尊长超过5米、重达40吨的真正的大炮。与钟王相比,无论是年龄,还是体重,它都是小弟弟,不过作为一尊大炮,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长达30多米的巴黎大炮,我不知道还有更大的炮呢。
在克里姆林宫西南部是大克里姆林宫,它有长长的、淡黄色的正面,能从上面的窗子里俯瞰莫斯科河。它建于19世纪,是沙皇家的住宅,因此装饰十分豪华又不乏雅致,能显示出居者的文化素养。克里姆林宫东墙有一扇门,从门里出来就是红场。
红场
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广场之一,它紧依克里姆林宫宫墙,是莫斯科的中央广场,面积7万多平方米,地面很独特地全部用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庄严。
红场原名“托尔格”,意思是“集市”。17世纪中叶起开始称“红场”,在俄语中“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17世纪以来,这里既是听科的商业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和沙皇搞大型活动的场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为苏联庆祝重要节日的地方,是国家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主要地点。
红场周围有不少著名的建筑物:北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南有瓦西里·布拉仁教堂,西有列宁墓,东有百货公司大楼,其中教堂和列宁墓都是不能不看的。
俄罗斯最美的建筑
瓦西里·布拉仁教堂有好多名字,例如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代祷教堂、蒙福者圣瓦西里大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等等。这名字的来源也怪,有人说瓦西里是一个住在这一带的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有的说他是一个安葬在这里的疯修士,反正都说是一个普通人,这俄罗斯最美丽的教堂竟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也是教堂命名史上一大怪事了!
这是一座异常宏伟又极为独特的建筑,也是当我们看红场的图片时最先注目的建筑,因为你的目光不能不被它独特的形象所吸引:呈建筑群式样的大教堂中间是一座带尖顶的高塔,四周比它矮得多的是那些极为独特的洋葱头状的螺壳塔,给人以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感主塔高4层,周围的螺壳塔高3层,各层的窗户有三角形、半圆形长方形、桃形,种种形状,式样各异。最有意思的是塔顶上那些大螺,这个像螺壳又像洋葱的圆顶极为独特,美得有点令人不可思议,它们上面那些螺旋状的花纹有的绿白带状相间,有的黄绿带状相间,有的黄绿网状相间,有的绿红块状相间,有的绿黄块状相间,有的蓝白红条状相间,真是干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
如果只讲外表的美丽,世界上没有哪座教堂有这座教堂那么美呢而且一眼可以看出来,它们并非典型的欧式建筑,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据说,教堂建成后,俄国历史上以凶残闻名的伊凡雷帝问设计师“你还能建成比这更美的教堂吗?”建筑师答:“可以。”于是伊凡雷帝便令人挖去了他的双眼。
列宁墓
红场西侧中央有列宁墓。它是一座红色花岗岩建筑,列宁自1924年逝世后一直长眠于此,列宁的遗体就安卧在水晶棺内,墓定期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一年到头,来这里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然而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已停止为护理列宁遗体拨款,从前的列宁墓实验室也改名为生物结构研究中心。现在该中心完全是自愿对遗体进行护理。甚至有许多俄罗斯人要求将列宁遗体从墓中移走,但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对,因此至今还摆在那里。
列宁墓上层有观礼台,从苏联直到现在,每当重要仪式,例如国庆阅兵式,苏联和俄罗斯的领导人们就是站在这里观礼。
列宁墓后面,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还是苏联国家最高级的公墓,共有12块墓碑,上面刻着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名字,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等,斯大林的遗体最初也在列宁墓,后来被赫鲁晓夫下令移走了。
沿着克里姆林宫墙往前走,墙壁上还安放有朱可夫元帅,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高尔基,全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等其他苏联名人的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