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炒菜很少有不用到蒜头的,因为蒜的加入使得饭菜更为可口。当然了,蒜头的功能不仅仅用来做菜调味,蒜头的外形很别致,古人便将其应用到了器物上。蒜头与器物结合最为成功的作品当属蒜头瓶。有多成功呢?就拿其价格来考量,王刚当年随便砸了一件,竟然赔了20万。
清雍正 炉钧釉蒜头瓶
王刚
砸蒜头瓶的王刚,多数国人都很熟悉,就是演和珅的那位老艺术家。王刚曾主持过一档鉴宝节目,后来却销声匿迹,原因是鉴宝太难了。就拿被王刚砸了的那件蒜头瓶来说,据专家分析是清代卢钧窑烧制的作品,拿到市场上至少值20万,结果给人家卒瓦(cèi,北京话,卒瓦是砸了的意思,收录于《康熙词典》)了。这种事件越多,节目自然也就办不下去了。
清雍正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嘉庆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卢钧窑的蒜头瓶是清代的作品,距离现代比较近,而蒜头瓶的样式从汉代已经出现。汉代的蒜头瓶有铜质也有陶制作品。下图为一件汉代灰陶蒜头瓶,虽然然其上并没有后世瓷器绚丽的釉色,但是仍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蒜头瓶因瓶口状如蒜头而得名,此件蒜头瓶器型优美,细颈、圆腹、圈足,器身上有简单的纹饰,体现出时代的沧桑之感。
汉 灰陶蒜头瓶
汉 青铜蒜头瓶
瓷质的蒜头瓶从宋代开始出现,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 》提到:“蒜头者,口似蒜头,而体段则近油锤,宋制已有之,后此尤伙。纯色、青花多有之。”这里不仅讲到了蒜头瓶的来历,对于蒜头瓶的釉色也进行了简单介绍。宋代的蒜头瓶主要以纯色为主,虽然如此,但在瓷器艺术上仍不容小觑。
宋 钧窑玫瑰紫蒜头瓶
明嘉靖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代以名窑众多而誉满天下,其中最为出众的为五大名窑,下图的这件蒜头瓶是官窑作品。同别的蒜头瓶不同,这件官窑青釉蒜头瓶为直口,颈部细长,腹部做成了蒜头的形状,较之传统的蒜头瓶称得上是别出心裁。该蒜头瓶被施以青灰色釉,通体开片,极富艺术气息。目前这件宋代官窑青釉蒜头瓶藏于故宫博物院,现场实物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观感。
宋 官窑青釉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哥窑蒜头瓶
宋朝灭亡以后,蒜头瓶的烧制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这一时期的蒜头瓶主要由景德镇烧制,器型通常为长颈、削肩,圆腹,圈足,当然最具特色的还是那形似蒜头的瓶口。在品种上明清时代的蒜头瓶种类更为繁多,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其它各种釉色。由于明清时代的蒜头瓶釉色、工艺更为丰富,其市场价值也更为可观。
明万历 青花鱼藻纹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雍正 珐琅彩花卉纹蒜头瓶
前文提到被王刚砸了的蒜头瓶为晚清作品,工艺和釉色已经有所下滑,市场价值也就仅仅20万起步。清代的优秀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以前,前些年雍正的一件珐琅彩山水花卉纹蒜头瓶拍出了2600多万的天价,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虽然如此,蒜头瓶总体市场上仍然处于比较好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