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雅趣,很多人会想及《浮生六记》里的芸娘,“静室焚香,闲中雅趣。芸尝以沉速等香,于饭镬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半寸许,徐徐烘之,其香幽韵而无烟。”,“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等等,颇见其情趣。
但我唯独对其中一件事,耿耿于怀。
“虫死了,样子不变。咱们找螳螂蝉蝶之类,用针刺死,用细丝扣着虫脖子,系在花草之间,整理一下虫脚:或者抱着花梗,或者踩着叶子,栩栩如生,不好么?”
原来这芸娘为迎合丈夫,于是提出,插花有风晴雨露等妙处,但在画画里面,有“草虫”画法,为什么不在插花当中,运用其“道”,然而沈复提出,虫子是不受控制的,芸娘便说找到螳螂蝉蝶这种小昆虫,用针刺死,然后绑在上面,这样就形象了。
我总以为,这样她自己也知道是“罪过”,然而为讨好丈夫,作出此举,并未见得雅也。
(实话说,这对夫妇感情是非常好的,唯一让我感觉不满的是其中芸娘诸多迎合,虽然令人感到十分“美”但却可以感到,其中之不足,甚为憾也。)
我每当经过小叶黄杨的时候,尤其冬季,它的叶子全都冻得红彤彤的,样子很别致,而且有点通透之感,又有种娇艳之美,然而你能感动,其中蓬勃的生命力,那种不甘屈服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它在熬寒冬。
可以说,小叶黄杨给我感觉是一种很可贵的植物,从它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肃容: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而能够这样毅力熬过寒冬的,亦值得尊敬。
(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分享,这个是有点远的图片,个人建议生活里,可以近观一下,更加生动。)
对于生命的尊重,我以为至少芸娘在以针刺昆虫而满足“雅趣”上面讨好丈夫,自己也知道是“罪过”然而此举,实在有点荒谬。
或许有人会说,“你难道不踩死昆虫吗?”,“蚊子你不杀吗?”,但要知道,生命,蚊虫噬咬,有害,人们厌恶而恨不能杀之,然而蝴蝶螳螂等,没有惹到你,却将其杀掉又绑起来,以为之美,这种心态,我感觉是有点残忍了。
这种美,我不是太能接受。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此乃对植物之摧残,不尊重其天性而为个人牟利,故意将其畸曲,而获利于市场,形成其风,对梅来说,无异于对其天性的剥夺。
(图片来源:《南方周末》,眭达明,《龚自珍的不孝子:边改父亲文稿边敲牌位咒骂》)
生命应当是自由,而且得以尊重的。
而不是为了获利而卖出高价,去违背它的天性,对它作出种种摧残之举。
(图片来自于网络:药王孙思邈,古今推崇。)
我曾见一些人,为了彰显自己的聪明,而不断贬损他人。
比如,将历史上,纪晓岚批改卷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形容其不知所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与不知所往“一行白鹭上青天”拿来用于中伤其他人。
第一这类人本身自己也没什么诗词境界,第二,往往喜欢通过这样贬损他人的作品来达到满足自己“优越感”而显得高人一等的“趣味”,好像显得雅致了。
但是实际上一点也不雅致,反而凸显这个人为人的不尊重。
(图片来源:狗娃典藏日漫,《这才是最真实的纪晓岚:相貌丑陋还口吃,一顿饭甚至要吃掉十斤肉》)
一个真正的诗人一定是注重诗意,而不是注重在如何伤害他人面子,自尊心以及人格上面。
至于纪晓岚,他在那件事上,如果有善意,按照他的地位,你尚且还可以说是“文人笑谈”,但是,在实际上,我们生活当中,或者网络上看别人的作品,首先自己作品水平不怎么样,其次,很多自己也不懂的,却对别人作品指手画脚,并且掌握很多“贬损”人的方式,这种不尊重人的态度而显得自己特别高明,特别优秀……这本身就证明你既不高明,也不优秀了。
然而还在那边洋洋自得,沾沾自喜,甚至有他人附和,而觉得找到“同道中人”,这不是“同道中人”,这充其量是跟你水平差不多的人,妄图跟你一样,彰显高明和显摆自己有学问罢了,然而事实上,不仅学问没有,而且连基本对他人尊重也没有。
我认为对一个人生命的尊重,有其庄严性,才会有真正的雅趣。
否则,芸娘无以服我,附庸风雅者,同样难以令我恭维。
而在态度一事上,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水平。
只有谦恭之人,才能真正虚心向学,否则,总是孤傲,眼高于顶,这也可以说是你学问不够通达的缘故。
因此为文或者为人,或者其他,但凡有一点谦虚之心,也应当在所有生命面前,保持应有的敬重。
(图片来自于网络:便是清高孤狂如徐渭,心中有的是百姓,而不是其他。
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之一。)
尊重他人,亦是尊重自己。
尊重生命,也是为自己修福。
它不是你附庸风雅或者牵强附会一系列东西就可以获得。
而隐藏在其间的,唯有两个字:人性。
所以,但凡利用以及糟蹋人性者,他们的作品也往往不堪入目,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情况,那么仍然,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表面上再是如何风雅,终究逃不过一生一场争名夺利当中,惨败的下场。
当然,并不是所有附庸风雅或者伪装高明的人,就能如何写文或者如何做事……他们很多也不会做事,因为致力于经营的,从来不是事功,而是名利。
也唯有名利,而去勾心斗角,至于其他本事,没有的,而能够靠着这个“赢过了”很多老实人、读书人,但是,终究骗不过自己,骗不过良知,骗不过天地,骗不过他人。
总有一天,一切也会露馅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分享:郑板桥塑像。)
(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分享:郑板桥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