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之际,在喜阅童行龙口校区小书屋,迎来了一百多位热情洋溢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带着可爱的小朋友参加“中秋家庭教育亲子喜乐会”,现场人气爆棚。
几位父母分享了自己陪伴孩子阅读写作、演讲锻炼、沟通交流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孩子们不仅聆听了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故事,而且在父母们的陪伴下,制作了美味可口的冰皮月饼。
大家度过了一个交流经验、分享方法、亲子玩乐,充实而精彩的中秋佳节。
家庭教育交流会现场,主持人邀请书香羊城全民阅读大使、黄埔书院阅读研究中心主任董正锋登台致辞。
董正锋现场引经据典的发言,全程即兴无稿、诗词融会贯通、诙谐幽默自然,简短发言赢得阵阵喝彩。
大家好,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三天小长假的第一天,有的朋友想到这三天我吃点,我喝点,我出去玩,和家人团圆,除了吃喝玩乐,我想可能就没什么文学细胞的人,都会想到苏东坡那首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诗词歌赋曲到字词经史雅,大家对中秋节往往就加上了很多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其实,咱们中国每一个从中华文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传统节日,都着悠久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什么?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此言诚哉,文化内涵是装不出来的。
话说,从前有个土财主,他有三个女婿,大女婿是个文状元,二女婿是个武状元,三女婿是个傻女婿,是一个玩世不恭不学无术的穷屌丝。这个土财主爱富嫌贫,所以看不起三女婿,中秋节到了,三个女儿带着三个女婿来看他,在月光如水的院子里摆了一张圆桌,放上美酒佳肴和玉盘珍馐。这个土财主怎么看三女婿怎么不顺眼,就想让三女婿出丑,他望着天上一轮皎洁的圆月,于是说:来来来,酒助诗兴,你们来做诗行酒令添点乐趣吧,你们三人每人作诗一首,而且必须要有“圆又圆”,"少半边",“乱糟糟”,“静悄悄”这四个词,而且以这四个词作为结尾。”
话音刚落,满腹经纶的大女婿就站了起来,作了个揖,张口就出:“十五月亮圆又圆,过了十五少半边,满天繁星乱糟糟,一到深夜静悄悄。”大家都说:好!好!好!
二女婿略加思索,也不怠慢,只见他站起来,附身从桌上拿起一块月饼,缓缓地放到嘴边,啊哇咬了一口,咀嚼起来:“中秋月饼圆又圆,咬了一口少半边,嚼到嘴里乱糟糟,咽进肚子静悄悄。”得到的又是一片叫好声.
轮到三女婿了,他愁得满脸通红抓耳挠腮,他搜肠刮肚也想不出什么词,忽然看到坐在桌子上的岳父和岳母,灵光一闪,随口就说:“岳父岳母圆又圆,死了一个少半边,家里哭的乱糟糟,全都死了静悄悄!”
大家听完三女婿的诗谁都不敢吱声了,家里的氛围如死一般的沉寂和尴尬,老两口气得脸色发青,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真是没文化真可怕。
我想,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不是为了闹这样的文化笑话。两年前我参加了一个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教育论坛,论坛的主题是“教育的未来——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成长”。
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像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和节气,其实是传统文化的普及场所。为什么要有春节?节日来的时候,你对家族里的老人要有什么态度,对同辈要有什么态度?对父母要有什么样的语言?到中秋节是什么样?元宵节是什么样,清明节又是什么样?一次次都是文化大普及。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通过节气,普及传统文化。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家庭、学校、社会都在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一个出乎其萃拔乎其类的人才,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有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国际视野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认同,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认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找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定位,拥有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喜阅童行是一家以阅读为核心,让孩子更爱读,更愿听,更写能,更会说的成长学堂。我们认为,阅读就是起跑线,阅读是孩子获得成绩,取得成长的起跑线,也是孩子拥有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起跑线。
8月中旬我带领孩子去英国做了10天的莎士比亚人文研学,我们去到莎士比亚的故居斯特拉福德镇,我们去到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的温德米尔湖,在温德米尔湖,我们看到一群鸟在湖面飞过,别的中国营团的学生在那大声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哎!我们的学生能够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们带领一群跟了我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的78年的高中生参加了戈壁成人礼。在骄阳流火的季节,在举目狂沙的地方,4天要完成88公里的跋涉,第一天我们就踏上了玄奘西行取经最艰难的一段路,在别人的孩子都在打退堂鼓,纷纷退缩,在那里大喊:“哎呀妈呀,风贼大,都是沙子,快回去吧!”
我以为他们会放弃,因为在那个一望无际的隔壁荒漠,路非常坎坷,很多人腿拉伤了,脚抽筋了,脸曝晒,我以为他们会打退堂鼓,但是,他们说杲杲老师我们一起走,裹紧了衣服,拉低了帽子,在风中穿行,真的,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的信念,而支撑他们走下去的信仰却是在我在课堂给他们讲的一首诗,他们一边走,一边心里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年,黄埔书院阅读研究中心联合喜阅童行的教师团队和广州教科院,我们在广州35间中小学校对八万学生进行了调查:我们做一个小测试,写一个小作文,伸出一只手:这是什么?——手!这还是什么?还是手啊。很多孩子的思维完全打不开。
这是妈妈的“手”——妈妈那次轻柔的抚摸;这是爸爸的“手”——爸爸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一顿毒打;这是爷爷的“手”——代表了岁月的沧桑;
这是同学的“手”——代表了友谊的桥梁;这是老师的“手”——知识的航标;这是交通警察的“手”——安全的指挥棒;这是医生的“手”——健康的托盘;这是小偷的“手”——罪恶的源泉;这是环卫工的“手”——城市美容师;这是农民工的“手”——城市缔造者;这是听漏工的“手”——城市把脉人。
没有几个孩子能够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联想到这是:
这是岳母刺字的“手”——一份精忠报国的民族情怀;
这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托起胜利希望的“手”;
这是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挥动着的代表新中国前进方向的“手”……
你看,简简单单的这一双手,居然可以引发出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读我手,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成长,让孩子更爱读、更愿听、更能说、更会写,这是喜阅童行的初心,也是我们教育的未来。
佛经里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望月。”
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借助我们的手,爸爸妈妈的手,老师的手,传统文化的手,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找到自己心间的那一轮幸福的超级大月亮,然后在皓月当空的时候,在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的时候,静听玉兔捣药嫦娥起舞之声,共享家人团聚天伦团圆之乐。
喜阅童行秋季课程,火热抢报中!
珠江新城潭村校区和岗顶龙口校区同时开班,
课表中部分经典阅读写作班已满员无法插班。
但是——
董正锋老师经典班尚有少量学位,
莫金兰老师应试提分班尚余少量学位。
名额有限,欢迎大家咨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