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赴美20年,拒见患癌母亲最后一面,被曝光后他只回了7字

2024-01-21   小爱爱历史

原标题:北大博士赴美20年,拒见患癌母亲最后一面,被曝光后他只回了7字

“孝道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坚守的底线。看待一个人是否有道德有节操,最重要的就是看他是否孝顺。但是孝顺,并不意味着愚孝,这一点孔子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孔子云:“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意思是如果父母有不义的行为,而孩子不能够劝阻,只是一味地顺从,这并不是孝顺。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其中第一种不孝,就是“阿意屈从,陷亲不义”。由此可见,古人也不推崇愚孝。

可惜的是,反而在如今这个发达先进的年代,越来越多人宣传愚孝。在父母愈发强烈的控制欲下,孩子只要稍微有一点自我想法,就被冠以不孝的罪名,甚至还要招来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进行批斗。

在90年代,就有这样一位北大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20年来没有回家一次,在得知母亲病重后,更拒绝见母亲最后一面。就在人们都一位他是个不孝子,并且招来媒体曝光他时,他却只冷漠的回了7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

难道这件事背后另有隐情?媒体人员很快赶到了北大博士王永强的老家,并且在王永强舅舅的口中,得知了这背后的一切。

王永强,也就是出国留学的那位北大博士,他196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户农家,可他并不是家里的独生子,他还有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哥哥,以及一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姐姐。从小和哥哥姐姐不一样的王永强就特别喜欢读书,这个爱好如果放在普通人家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王永强的父母却不希望他读书。

王永强家原本就不富裕,而他那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哥哥出生后,更是要花费一大笔医药费。因此王永强的姐姐很早就辍学打工,王永强的父母也让王永强去打工。可王永强却希望读书上进,为此他甚至向亲戚借钱交学费,没有钱买笔,捡别人不要的铅笔头使用。

终于在父母的压力下,王永强成功考上了大学,进入苏州大学读书。可父母依旧没有放过这棵“摇钱树”。在苏州大学读书时,王永强因为成绩优秀,每年都有奖学金,还有学校的补助。父母得知后,让王永强将大部分都寄回家,只留一小部分给他当生活费。

即使如此,王永强也依旧凭借着优秀的学习能力,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可没想到的是,家里的父母开始变本加厉,他们以为王永强去北京读书,就像古代中了进士一样,竟然要求王永强给患病的哥哥安排工作,还让他帮哥哥找媳妇。

王永强对父母非常失望,因此在他每个月的补助涨到72元时,瞒着家里人偷偷存了一部分钱。可这件事也被父母得知,母亲还跑到他的学校,当着老师同学对他一顿臭骂,指责他不孝顺。

而王永强在谈了女朋友之后,不仅没有给他出一份前,甚至还要求王永强给家里寄1000块,让父母去参加婚礼。结果王永强自然没有同意,就这样在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王永强和妻子结婚,并且去了日本发展。

没想到的是,到了日本的王永强依旧没有逃过父母的五指山,王永强的母亲每隔两三天都会给王永强打电话,内容无非就是让他寄钱回家。为了这件事,王永强也和妻子发生了多次矛盾,最后实在无法忍受王永强的父母,他的妻子选择了离婚。

家庭的悲剧,婚姻的惨淡,彻底让王永强下定决心远离父母。他离开了日本,前往更远的美国,并且彻底和父母断开联系,就这样20年里,他没有回家见父母一面。即使在得知母亲病重后,依旧不愿意回家,而当他从朋友处得知媒体“曝光”了他之后,只是冷漠地回了7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

孝顺是高尚的品德,但是愚孝却是将家庭脱向毁灭的罪魁祸首。可惜的是,在许多父母的掌控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了“周木问安,献章求嗣”般的愚孝者,而王永强能够挣脱父母的束缚,拒绝成为愚孝之人,无疑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