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击碎人想象的那明星,那一定非雷佳音莫属了。
我从没见过一个明星,可以如此真正的“做自己”,形象随意,烟火气息十足。
别的明星下飞机像走红毯一般,衣品穿着一不小心就变成新的潮流风向,举手投足间,魅力无限。
反观雷佳音呢?
每次出场,几乎都是男士背心+裤衩,脚上再套一双拖鞋,大咧咧的好像随时要去路边摊抢位置。
别的明星都在社交圈里小心翼翼的维护者自己的形象,而雷佳音却毫不掩饰他“脾气极差”的一面。
有一次,他去参加金马奖,在逛台北夜市吃路边摊的时候被记者拍到,他笑嘻嘻的说,自己在金马奖酒会上没有吃饱。
跟别人拍照,也永远是一副随叫随到的态度,随意到根本不收拾自己,胡子拉碴,头发蓬乱,纯素颜上镜。
他的粉丝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怕不是粉了个傻子吧”。
但他却说:
“雷昂纳多上街的时候不也拿一个塑料袋子?
我们不这样,是因为你不自信”。
他这么说,让我想起一段话:
“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不在再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担忧,
只有不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人才真的变得自由”。
接地气儿的雷佳音收割了一大批粉丝,大因为他能让人感觉到,演员只是一个职业,而并非一层光环。
但实际上,年少时的他,也曾经自命不凡,在追寻梦想的路上磕磕绊绊,一度抑郁。
雷佳音出生在辽宁鞍山,是妥妥的草根出身,母亲是下岗工人,全家人窝在只有十几平的房子里。
为了补贴家用,雷佳音初中毕业就早早辍学,在母亲的建议下去学模特。
幸运的是,他被模特学校的吕小禾看中,还上了当地的新闻,那时候他就对自己说:
“机会只有一次,我必须抓住这一次机会。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淘汰。”
因为长相可以,也小有名气,搁在当时,那就是妥妥的前途无量的人。
雷佳音也因此沾沾自喜,自信自己就是老天赏饭吃的人。
但他没想到,后来的发展,却和他想象中差距极大。
他参演的电视剧,要么是出演的角色不出名,要么是卯足了劲儿拍的大IP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哑火。
和张默搭档主演的《翻手为云覆手雨》,因为张默吸毒出事;
和姚笛演的《爱情碟中谍》,因为姚笛文章出轨的事情出事;
花了227天拍了一部大IP《白鹿原》,结果撞上了《人民的名义》大热,最后石沉大海。
主演了宁浩的《黄金大劫案》,宁浩号称“拍一个戏带红一个演员”,却依然没有带火他。
而更让他难受和迷茫的是,他的师兄因《仙剑侠传奇》而一夜爆火,被无数粉丝众星捧月的围在身边索要签名,获得源源不断的广告代言和片源。
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突出重围,找到了人生的新定位,而自己却还未明天的饭碗发愁。
回到宿舍,他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反思自己的选择和未来的路:要资源没资源,要背景没有背景,甚至要长相没长相。
“那个时候才发现,他发现原来梦想和成功不是一回事”。
想明白后,他就知道自己该走哪个方向,”大概只能曲线救国了吧。”
从那一刻,他开始试着接纳自己的平凡,试着和自己的平庸和解,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接受自己的平凡,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
尤其是一直以来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能力,原来只是比别人多了那么一点点天赋。
而这一点点,并不足以让自己功成名就,甚至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
有句话说:
“27岁是人生的一个坎儿;
如果过了27岁你还没死,就要学会面对生命里的失意和失序”。
于是雷佳音不再把出名当成自己唯一的目标,而是把演戏只当成自己的一个职业,只要是觉得合适的,他都尝试挑战,充实自己。
这大概就是他说的:
“痛苦是生命的主题,但是你必须自己找快乐。”
终于在2016年,凭借与马伊俐合作的电视剧《我得前半生》中,因饰演抛弃妻的渣男陈俊生而爆红,火得一塌糊涂。
明明是个渣男,偏带着一股天然的”丧萌感”让人恨不起来,甚至有粉丝跑到他微博下面留言说:
”前夫哥好坏,请你来伤害“
他的微博以看得见的速度飞速涨粉,雷佳音当年心愿总算达成。
但他却没有过度的狂喜和激动,日子仍旧过的简单简约,他说:
“我依旧知道我是谁”
罗曼•罗兰有句话:
“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都不同;
他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接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每个人一生中的必修课。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都是从逐渐接受普通开始的。
接受父母是普通人
我身边有个姐们儿,父母是工薪阶层,下岗后,靠做小生意维持生活,从牙缝里省钱,供女儿读书生活。
别的孩子有的,也尽一切办法让她拥有,虽然清贫,但也幸福。
她出嫁时,父母只拿出了不到10万的嫁妆。
婚后的房贷和车贷,父母几乎不能帮助分毫,母亲一度觉得亏欠了自己许多,总念叨如果自己经济宽裕,她就能轻松不少。
她心里虽十分理解父母,但当和老公两个人的工资还不够开销时,她也会羡慕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同事;
看着她们不为钱发愁的生活,想起自己不算富裕的家庭,心中酸楚。
直到有一天,远嫁的她突袭回家,想给父母一个惊喜,却正好赶上父母正在吃晚饭;
不同于她每次回家时的大鱼大肉,餐桌上全都是萝卜干咸菜,馒头和稀粥,原来她不在家的时候,父母就是这样过着生活。
她抱着父母泣不成声,从那以后,哪怕生活再难,她也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原生家庭,苛求父母任何。
因为他们虽然给予的不多,但真的是他们能给的全部了。
承认孩子是普通人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孩子未满入学年龄,孩子的妈妈找了个熟人去找找校长通融,没想到,在校长室,碰到了很多和她一样的家长。
虽然校长一职在强调,未满年龄孩子不能入学,但家长们依旧不依不饶,让孩子在校长面前各显神通:
有的让孩子当场给校长背古诗,有的现场出题让孩子算算术…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泯然众人矣”,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投射,当初没实现的梦想和遗憾,全部要从孩子身上弥补回来。
“我这辈子是没什么指望了了,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有所成就”
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心声。
但是,当发现孩子使出洪荒之力,也无法登上顶峰时,对孩子从期待变成了失望。但是孩子做错了什么呢?
而每个父母,明明当初在迎接这个小生命时,从不是希望他们能有多优秀,只希望孩子健康平安。
欲望膨胀,让他们忘记初心。
承认自己是普通人
读书时,我身边有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同学,从小励志要当一个画家,长大后凭自己的努力,进了一家条漫公司。
一开始信心满满的她,却渐渐发现,身边的同事似乎都比自己厉害,画出的漫画又好又快。
不管怎么努力,都比别人差一大截。
她每天活在焦虑里,没有做出业绩的时候,她担心自己做不出业绩,做出业绩了,她又担心这是她唯一一单可以拿出手的业绩,
日子过的纠结又痛苦。
但后来,她也渐渐的看开:
承认一直被自己标榜的能力,其实只是比别人多了几分天赋,人外有人。
慢慢的她不再和自己较劲,却仍旧把份内的工作做到极致,也拿到了几项不错的成绩。
解决焦虑的第一步,是从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开始。
就像马薇薇说的:
“人类最可悲的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生命想要去论证,我跟别人不同。
可是恰恰是这种想要论证和别人不同的心态,最tm相同”。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不普通的普通人”
因为有的普通人,从一开始就放任自己的普通,浑噩度日,不知进取,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但另一种普通人,会为了证明自己不普通而努力奋斗,即使最后不尽人意,但她已经对生活和自己尊重。
《士兵突击》中的高城评价许三多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认识一个人,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
有一天我一看,好家伙,他抓着是已经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跟自己的平庸达成和解,不是不再努力了,而是知道了自己无论怎样也达不到顶尖之后;
依然去把属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做好,并从中发现乐趣和意义。
不强迫自己追寻力所不及的东西,专注于守住自己能守住的。
即使失败,也仍然是个英雄。
所以,试着提高能力,降低期待。
诚实接纳自己是芸芸众生的平凡,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