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的文化部文字605工厂,建于“三线”时期,由上海字模二厂迁至此处。文字605厂是中国最早从事PS版、ctp版生产的国有“老字号”企业,如今隶属于中国印刷总公司。
丹江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东与老河口市交界,南与房县接壤,东南与谷城县相连,西与十堰市城区、西北与郧县相接,东北与河南省淅川县为邻。丹江口市地处秦岭山系武当山隆起与大横山余脉之间,地势高低悬殊,山地、河谷、丘陵地貌单元众多,多种类型均有分布。
这里是武当道教文化的发源地,境内的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和世界文化遗产。丹江口市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的控制性工程。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印刷字体设计被提到国家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国家出版总署在北京、上海两地分别建立了北京新华字模厂、上海字模一厂、上海字模二厂。其中,上海字模二厂以生产华文体字模和华文体铅字而著名。
1964年,因当时战备需要,上海字模二厂迁至湖北丹江口市区金岗山麓,上海字模二厂迁到此处后,改名“文字605工厂”,首批200余人及家属随同大批档案抵达丹江口。
当时,丹江口是水陆交通枢纽,是全国罕见的小镇通火车、有大水陆码头的镇。
1969年,文化部派出先遣队抵达这里,1970年初筹建文化部“五七干校”丹江口分校,正式名称是“文化部湖北五七干校丹江老弱病残留守处”,位于文字605工厂旁。
其核心建筑是礼堂,其南面是食堂,其北面是篮球场,球场东面有四座二层小楼房,围绕球场和礼堂的四周全是红平房,一个部队的炮团驻扎在那里。
1971年春夏之交,文化部咸宁干校部分年老体弱者110人迁至这里,据说高峰时丹江口干校人员达500余人。沈从文等文化名人曾在此劳动。
1974年12月,文化部“五七干校”丹江口分校撤销,人员回北京,而文化部存留的45栋闲置房屋建为中国版本图书馆丹江第二书库,中国摄影学会档案材料及白求恩使用过的照相机曾珍藏于此。
1980年,中国版本图书馆丹江第二书库撤销,书运到了北京出版学院图书馆。
文字605厂是中国最早从事PS版、ctp版生产的国有“老字号”企业,现在隶属于中国印刷总公司,是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先后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获多项专利证书。(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