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订单“清零”后,每天有700家企业转内贸

2020-05-26     俺搜塑讯

原标题:外贸订单“清零”后,每天有700家企业转内贸

今年三月开始,海外疫情迅速蔓延,全国上下所有涉及外贸出口的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订单推迟、取消的情况,其中也包括我们的纺织行业。甚至在那段时间出现一波“抢出口”的订单,主要是指在客户取消订单之间先将订单发走,由此也可看出纺织外贸的严峻。即使现在已经是五月下旬,但因为海外疫情完全没有控制住的迹象,外贸订单依旧十分匮乏。

没有了外贸订单,可是工厂、工人却不能轻易停下。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运作,不少出口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内贸市场。根据统计, 近一个月内阿里巴巴国内贸易平台1688共计新增外贸工厂超2万家,平均每天有近700家外贸工厂入驻,外贸工厂在平台的交易额一个月已超220亿元。另外从去年开始国内至少32万家外向型出口企业正在谋求转型内贸。

我们纺织行业中由外贸转向内贸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要知道纺织内贸的吸引力近年来是逐年下降的,一方面是因为外贸订单量大,一个品种甚至一个颜色就有几十万米,而内贸订单往往是单量小、分散,款式多;另方面在货款方面,外贸订单往往回款及时,而内贸订单出现拖欠货款的风险较高。

虽然内外贸的优缺点非常明显,但在外贸订单缺乏的情况下,不少纺织企业也只有内贸这一条路可走了。但如此之多的纺织企业一拥而上的进入内贸市场,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此前主要给Zara、CK、Polo、GAP等国际服装公司代工针织衫的东莞普莱雅纺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做完的订单就只能放在仓库也发不出去,其他没在做的订单已经全部取消了。一共大概有800万件,做了发不出去的有100万件,还有700万件是全部取消的。”

该负责人讲述了公司目前的艰难处境。“目前由于海外订单的减少,工厂70%到80%的工人都已经放假了。如果没有内贸订单,工厂很可能撑不到现在的。”

他表示,公司从2016年已经着手准备拓展国内市场、降低外贸依存度,但目前内贸市场的订单体量相对外贸市场仍然偏小。“现在还不到针织衫的销售旺季,还正在与客户洽谈、打板过程中。内贸的困难就是单量比较分散、款式比较多,这跟外贸的区别就特别大,比如Zara一个订单的一个款式可能就有三四十万件,但是内贸一个单能上1000件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在东莞营着一家小型电子外贸加工厂的陈阿华在疫情期转产口罩,到4月底,口罩做到第30天的时候,陈阿华赚了400万,已经是丢失订单利润的五倍不止。但财富带给他的感觉开始变质。客户发来的订单超过了他的产能,达不到就没有下一单。他开始四处找别的口罩厂代工凑单,经常熬到夜里三四点。

陈阿华清楚,他赚得只是一波快钱。“生意的事很难说,今天赚得多,明天一个变化就可能亏更多。”疫情过后如何回归主业,踏踏实实做产品才是正道。

不仅是转产的外贸厂,多数转内销的企业也认为,拓展内销只能暂时稳住局面,长期发展,依然要靠回归主航道。

而决定这些企业命运的仍然是欧美等国对疫情的控制程度,以及中国、欧美、日韩等主要市场的需求恢复情况。据记者了解,未来一个月至关重要,靠前期的各种开源节流,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也只够撑完夏天。

有人从其欧美客户处获悉,7月份才可能逐步恢复,前提是疫情在5、6月得到真正控制。如果恢复不了,他也有了预案:公司全员轮岗,进一步缩减开支,总之要活下去。

从长远看,这些企业对需求恢复有信心,即使市场不会一下子变好,四季度也会逐渐明朗,就看企业能不能继续开源节流,坚持下来。

但多数中小企业担心,如果订单需求再不恢复,连锁反应还会扩大。接下来会波及整个珠三角供应链,对产业的后续恢复也不利。

“如果部分供应链撑不住倒闭,肯定会影响后续产业恢复的速度,也会影响到现在主做国内市场的成品企业。至少在物料成本价格及交货速度,都会有影响。”广东一工厂老板表示。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化塑行业的资讯和行情,请私信回复“PC PA PP ABS PVC POM PMMA PE PS 塑料”获取帮助!或直接关注公众号今日塑价,了解更多行业内行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kpVUnIBd4Bm1__Yat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