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太豪爽:一套北京四合院被居民占用,嫌收回太麻烦干脆放弃

2019-09-28     好奇文史谈

丁玲与丈夫陈明

1982年,复出后的丁玲获得了“大丰收”!

这一年她发表了40多篇文章:回忆延安时期的经历,回忆潘汉年、回忆易俗戏剧社,写作访问美国的经历,都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在去厦门、北大荒、辽宁和湖南旅行时,也多次被当地学术团体邀请发表演讲,很受好评。连续几十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能发表文学作品和与文艺圈子里的朋友们畅快“交流”,让丁玲在这一年的创作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丁玲与陈明在下棋

由于应酬太多,丁玲的写作受到很大干扰,因此,她决定找一个清静地方专门从事写作。

她想起自己在后海大翔凤胡同的四合院。

那是1955年她来北京后购买的!

50年代她经历各种困扰,在北京居住的时间很少,因此这座四合院渐渐处于“荒弃”状态。后来院子里住进了好几户人家,变成了大杂院。

北京四合院

丁玲带领秘书前来查看房子。

住户警惕地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秘书不客气地道:“房子的主人来看房子了!”

住户们惊讶起来,他们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从来没有见过房子的主人,可忽然间房子的“主人”回来了!

丁玲四处查看了一遍,由于疏于修理,好多地方都残破不堪,住户们又不爱惜,这里搭一个棚子,那里搭一座棚子,每家住户都已经“划分”好了势力范围。看来在这里进行写作还需要好好修理!

住户们叽叽喳喳议论起来,倘若丁玲真收回了房子,他们不就没有地方居住了吗?何况他们搬进来时,也是经过上级批准的!现在丁玲收房子他们当然不乐意!丁玲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只得和秘书闷闷地回去了!

丁玲与陈明

1982年7月14日,丁玲写信给自己的侄子蒋祖林,谈到大翔凤胡同的房子,说要收回房子面临很多困难和麻烦,都需要托关系找人,她和陈明实在无法承担那种麻烦,因此想来想去,只得把房子交给公家算了。房子虽然丢掉了很可惜,但我们不愿意把心力和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我是对世间一无所求,只求心境安宁,能写一点,就写一点。”

她让秘书打听颐和园的房子,看看30年前她住过的云松巢还能不能住,秘书打听回来说,那里已经成为内部用房,不对外使用,倒是旁边有一家招待所,很是清静,但床位费是每天3元5角,另外佛香阁东边也有几处客房,每天租金是20多元,丁玲感到费用太大,只得作罢!

晚年的丁玲

丁玲在上一世纪50年代在北京购买四合院,也花费了千把块钱,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由于历史原因她的房子被人占用,按理说房子能够收回,但丁玲还是选择了放弃,这说明,丁玲为人做事看得开,看得透,为了写作事业能够放弃一切;也说明,老一代作家们具有崇高和宽广的心灵!

放到现在,这种主动交公一座四合院的事,大约再也不会有人做到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iQSdm0BJleJMoPMuR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