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真的没想到,都2022年了,还有这样的事情。
在云南某镇,对教师设置了“红黑榜”制度。
似乎,这事还被当成先进经验,发到了县里的公众号上:
3月11日,××镇召开了2022年春季学期教育工作会,为42名先进教师颁发荣誉证书、4个先进集体颁发奖牌,对在2021年秋季学期全县期末统测中,任教学科排名倒数三名的8名教师(初中3名、小学5名)给予黑榜警告……
该镇的做法引来了众多网友的批评,一些有影响力的教师也纷纷撰文,表示坚决反对。
02
本来,表扬先进,批评后进,以形成人人向上的良好氛围,这在任何行业都是通行的做法,无可非议。
为什么“红黑榜”这个当地自我感觉良好的教育管理经验,却引来了几乎一边倒的批评声?
问题在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尺度是多维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作为教师来讲,其任教学科的考试成绩排名较低,也并不一定代表该老师就是后进,就要上“黑榜”。
说实话,如果是给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设个黑榜,我举双手支持,但给期末考试成绩排名靠后的老师设“黑榜”,很难让人接受。
窃以为,给教师按成绩设置“黑榜”,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3
一是不符合国家的政策。
“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这在很多正式文件中都有明确规定。
比如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
在《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专门提到:
……建立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仅仅因为教师“任教学科排名倒数三名”就给教师上黑榜,显然是简单地用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违背了相关上述文件的精神。
04
二是不科学。
即使是单纯以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以名次定“红黑榜”也并不科学。
我们知道,只要是排名,就会有先后,就会有正数和倒数。
但正数就一定优秀,一定值得表扬吗?
不一定。
因为这个镇的前几名,可能连另一个镇的倒数第一都比不过。
同样,倒数就一定差,一定该批吗?
也不一定。
如果这个镇成绩优异,倒数第一可能比别的镇正数第一还好,要是再上黑榜,显然有些冤枉。
尤其在没有高考压力的义务教育阶段,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要看学生有没有达到教育目标,而不是看名次。
只要教学效果达到了大纲的要求,学生都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就是合格的教师。如果达不到要求,就算排第一也不合格。
05
三是会造成教师间的恶性竞争。
当老师们都知道在自己所处的群体当中,必然有几个倒霉蛋要上黑榜,老师们会怎么应对?
办法只能有一个,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让自己脱离上榜的危险。
而为了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老师们还能不能互帮互助,互相提高,互通有无,愉快而无私地教研?
恐怕够呛,可能大家都要留一手,以免别人超过自己。
而就算老师们用尽了浑身解数,到头来也仍然难以避免有人上黑榜的命运,因为榜上的名额是早就规定好了的。
这样的现状,有一个流行的词,叫“内卷”。
06
四是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教师在成绩排名上进行内卷的结果,自然会传递到学生身上。
学生考得好了老师就被表扬,学生考得差了老师就挨批评,老师们当然会加大对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投入到自己所教的学科当中。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自己上黑榜的压力面前,老师们很难不把最多的心思放到成绩上。
这样的导向,显然与“双减”的要求不符。
07
所谓的“红黑榜”制度,无非就是“末位淘汰制”变体,并不是什么独特的发明。
这些年,信奉“末位淘汰制”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其缺点也非常突出。
其实老师们每年都有考核,通过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最后定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只要在年度考核时坚持原则,认真操作,没有必要另外再弄一套。
弄一个“红黑榜”,看似创新,实则折腾。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e862130d7949cc5ebc131f99c91a8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