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去过不少天光墟,总觉得天光墟是在规避些什么,多是趁着职能单位没上班监察做些背地里的买卖。没想到麻涌的蕉类市场也采用天光墟的形式。
凌晨4点左右,两百多蕉农就聚焦在一个马路的十字路口,仔细一看都是上了六十岁年纪的老人家,他们将自己在房前屋后种的香蕉拿到这个自发的市场出售,收蕉人拿着手电筒逐车打量他们的蕉,看中了商量好价钱就推到一边过称。
来卖蕉的老人们神情很悠闲,一副很不着急要把手里蕉卖出去的样子,他们彼此闲聊、敬烟、打趣,与其说是来卖蕉,更不如说是来这里享受彼此间的社交。的确,卖蕉的收入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一位阿叔以2角一斤的价钱卖了40斤的蕉,才得了8元,说了句:“卖两梭蕉还买不到一包烟。”
也只有老人会把时间和精力去赶这种天光墟,年轻人是不会做这种没有效益的事情的,再过十年,这批老人再也干不了活了,这个天光墟应该也自然解散了,麻涌的香蕉天光墟也许就成为了麻涌人的一种记忆了。
麻涌的香蕉种始于宋代,麻涌地处珠江口,珠江水把大量的有机质带到这里,上千年来有机物质堆积在这里,让麻涌成为天然的香蕉生产地,这里出产的香蕉特点就是个头大,味道独特,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就被选为出口的农产品换取宝贵的外汇,麻涌成为出口创汇的大户,种植面积达三万多亩。
改革开放后,东莞市率先开始工业化,许多土地都开发成工业用地,而麻涌人不忍放弃这项传统的行业,依旧保持有两万多亩的蕉地,守着上苍赐予自己天然的种蕉宝地,并形成了独特的香蕉农耕文化。
想知道麻涌香蕉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吗?
请留意9月16号的摇钱树---麻涌香蕉。
编辑 | 晓钰
广东电视珠江频道
微信公众号
GDTVZJPD2013
微博@珠江频道
给珠珠加鸡腿,点个在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auHFm8BMH2_cNUgPZ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