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成为体制内人员是大学生最好的归宿,但体制内的岗位都值得报考吗?
大学毕业意味着学业结束,就业才刚刚开始,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数量逐年上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多数大学生想要进入体制内,成为铁饭碗中的一员,上岸后未来发展截然不同。
很多大学生报考铁饭碗时属于茫然状态,只知道自己要拼命上岸,却不了解铁饭碗中的具体岗位有多少,也不知道就业方向和前景,实际上铁饭碗岗位众多,有些岗位算是体制内人员,但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有些公务员看着“高大上”,实际就是临时工
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是家长眼中的“官儿”,不少思想传统的家长认为,只有进入铁饭碗成为公务员,才算没有辜负家长的培养。
体面又稳定的工作谁都想争取,公务员报考竞争异常激烈,有的学生图公务员的名头,选择了一些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基层岗位,上岸后才明白为何竞争压力小,原来这个几个岗位看似“高大上”,实际上连编制都没有,大学生依然要面临“失业危机”。
辅警
辅警穿着一身警服,经常出现在大型活动场所,维持治安,也会跟着警察一起出任务,有些大学生下意识以为这是公务员,其实不然,辅警工作辛苦,薪资待遇不高,还没有编制。
杭州四名辅警入编对于辅警是个好消息,达成一定要求,辅警也要转入正式编制的机会,但难度系数很高,本质上辅警不属于编制内人员,也享受不到编制待遇,想当辅警的大学生要谨慎选择。
城管
城管每天行走在大街小巷,负责城市管理,更多时候大家眼中的城管,主要负责小商小贩,看似权力很大,但其实城管只是城市管理队伍的主要执行人,大部分是由企业临时聘用,连稳定的工作没有,更别提进入编制了。
社区居委会
居委会负责社区中的大事小情,像是一个行政单位,实则只是街道办的下属机构,不属于编制范围,也没有公务员待遇。
居委会一般都是由群众自发组织、自己管理,日常是负责调解居民纠纷,每天接触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时要谨慎了解,有些岗位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大上。
大学生要谨慎选择,公务员并不适合所有人
大学生毕业后考公,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不管是名校硕博生,还是双非大学毕业生,都想通过考公实现顺利就业,从而实现人生阶层的跨越。
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考公,公务员考试难度大,其中申论和行测难倒了大批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或想要裸考公务员的大学生,基本都无缘上岸,没有准备的大学生就不要白费力气了。
公务员上岸,需要经过笔试、面试、体检和政审等一系列流程,考试难度可想而知,大学生们有自信参加公考值得鼓励,但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如果竞争上岸几率不大的话,可以留意其他适合岗位,避免因为考公耽误太长时间。
公务员并非“一劳永逸”的岗位,上岸之后需要毕业生付出更多精力,工作内容和私企完全不同,管理比较严格,有些大学生性格太自由,也不太适合中规中矩的编制工作。
如果考生家庭比较困难,养家重任都压在大学生身上的话,也不建议考公,公务员工作稳定体面,但薪资水平并不高,对薪资要求比较高的学生,私企的工作或是更好的选择。
哪些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更具优势?成绩好只是其一
公务员竞争十分激烈,每年陪跑者众多,不过总留有一线生机,有些大学生和普通学生相比,更具优势,成绩好只是其一。
部分专业学生,报考公务员更有优势,比如汉语言文学、法学和公共事业管理,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平时学习会涉及考公知识,语言能力表达强,逻辑思维能力强,在考公笔试答题更顺手。
拥有党员身份的大学生。公务员岗位比较特殊,党员身份在面试中会有加分,还有些岗位专门为党员设立,与其他岗位相比,竞争压力小,上岸几率大。退役的大学生士兵,在报考公务员时也会有优待。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制定就业规划时,要灵活转变择业观念,对想要争取的岗位了解清楚,才能制定更好的就业方案。
今日话题:你有过报考公务员的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