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皇帝或者诸侯传位有两种方式: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孙策传位给孙权,而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孙绍,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历史上传给儿子的,比传给弟弟的要多得多。虽说三国时期,弟承兄业也不是没有,比如司马师在临终前就将权势交给了弟弟司马昭,但当时司马师并没有子嗣,这才有了这样的权利交接,那当时孙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才最终决定传位给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的呢?
孙策一天外出打猎的时候,不巧与随从走散,以至于遭到了前吴郡太守许贡门客的暗杀,身负重伤。而这个暗杀的原因主要是许贡曾上奏天子说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若放于外,必作世患。"孙策因为这个原因将许贡杀害,可是这件事并没有完,有几位对许贡誓死效忠的门客,一直寻找机会复仇,终于在孙策单独行猎的时候找到了下手的机会。
据历史记载:孙策因遭遇刺客袭击,史载"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而孙策在临终前,也意识到了自己杀戮会带来严重恶果!所以他做出了两个决策,一是在众兄弟中选择了孙权做继承人,因为孙权最不像自己,不擅杀戮。孙策言:论杀伐征战你不如我,论得人心,宝江东我不如你!第二个决策便是托孤于张昭,在《三国志·张昭传》中记载孙策临死前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意思是:如果孙权抵挡不住的话,请先生取而代之,这样的话还是不能抵挡反叛者,就缓慢回撤,撤回江西去!
当时孙策的儿子过于年幼,而弟弟已经成年,兄终弟及,这其实是明智之举,这就和宋朝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孙策不顾及江东安危,将大位传给儿子孙绍,那么江东内部就一定会出现内乱,根本就不用外部势力来攻击,江东政权就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只不过可惜的是,孙权继位之后,对孙策的后代还是不太友好的,也许,这是小霸王孙策没有想到的吧,毕竟在权力斗争中,没有亲情,只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