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的泛滥,究竟毁掉了什么

2019-09-11     谷天娱乐

进入9102年,

“偶像”这个词已经变了味道。


变成单指某一类

依靠人设烘托,

粉丝养成,

且经营自己的艺人群体。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爱豆!



而这类艺人的粉丝们,

所独有的追星方式,

也被称为“饭圈文化”。


究竟什么是“饭圈文化”

小谷在这里,

给各位简单解读一下!

粉丝们有钱的出钱,

没钱的出力,

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有人负责拍照修图发图,

有人负责视频剪辑,

有人负责控评,

有人负责转发和数据......

粉丝们,

投入大量的时间、

金钱和精力,

只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让自己的偶像变得更好!更红!

放在“偶像艺人”的身上,

固然很好,

因为偶像本人才是他的作品。


但是当“饭圈文化”

冲击到其他领域的时候,

结果就没有那么美丽了。


今天小谷就带大家看一下,

饭圈文化的泛滥,

究竟毁掉了什么······

相声作为传统民间曲艺形式,

一直遵循着“技强则生”的原则,

度过了2000多年。

一说到饭圈文化冲击相声圈,

我们第一个就会想起张云雷。

当相声现场开始出现“长枪短炮”,

除了笑声,

更多是单反快门的声音。

前排观众,

从嘻嘻哈哈的老大爷,

变成了带着口罩的饭圈女孩。

相声演员开始卖起了人设,

开始公开炒CP。

只要长得够帅,

演出票可以被黄牛炒到成千上万。

似乎技艺的好坏,

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你发表一些“不同”的观点,

饭圈女孩的“反黑组”,

就会在各大平台把你骂得狗血淋头。

原本一门靠手艺吃饭的行当,

却变得说也说不得,

骂也骂不得。

让我们再把目光,

转向刚刚结束的《中国新说唱》

其实这档节目,

被饭圈文化攻占,

已经足有三年。

从PGONE事件开始,

人们就已经意识到,

真正的“平嘻王”并不是小璐姐,

而是本不该来到这里的“饭圈文化”。

此处科普“平嘻王”,

指凭一己之力,

灭了中国嘻哈圈的人。

当时,

小P同学夺冠后,

原本风头正盛的红花会,

因为其粉丝的毒唯行为,

搞得他与团队渐行渐远,

最后分崩离析。


再转到今年,

杨和苏的夺冠实至名归。

然而,

复活采用粉丝投票机制,

各种助燃、助力、打榜,

实打实的把饭圈选秀那一套,

生搬了过来。

不仅说唱原始粉丝不买账,

更是遭到了业内人士的抨击。


《中国新说唱》,

毕竟是综艺,

节目组要生活,

赞助商要回报。

但是演出现场,

是大家一起蹦、

一起燥的地方。


现在,

也充满了快门声和灯光牌。

就连个别rapper本人,

都已经无法忍受。

我们再出门左转,

来到隔壁《乐队的夏天》


继说唱和街舞以后,

乐队变成了下一个被炒热的小众文化。

面对节目组的大肆宣传,

伴随着国内偶像艺人热度下降,

饭圈女孩们开始进军“乐队圈”。

别管是摇滚、

还是先锋,

你就是再酷、再朋克,

我们饭圈女孩,

也要给你起一个

类似于“宝叔”“卡女神”

这样甜美可爱的名字。

然而最让大家寒心的是,

女孩们追的只是一个热度,

对于文化本身根本不愿去了解。

一场livehouse的演出,

都在纠结有没有座位,

怎么不分内场外场。

主办方和乐手,

又要一遍一遍的解释加请求,

女孩们不要带灯牌和荧光棒进场。

对于部分饭圈女孩来说,

相比了解一个新的文化,

她们可能更热衷于撕逼。

无论是跟其他乐队,

还是跟乐队内部本身,

撕逼变成了一种常态。

似乎不骂几个人,

就证明不了对爱豆的真爱。

一些还没有成年的学生,

在键盘上打出那些污言秽语,

却显得十分自然。

这让原本就备受偏见的乐队文化,

愈加变成了人们眼中的毒瘤。

无论是相声、说唱,

还是乐队,

这些曾经的小众娱乐,

想变得大众化,

从地下走到地上来,

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都必须依靠着流量和热度来存活。

我们也不得承认,

饭圈女孩的加入,

加快了这些优秀人才的出圈速度。

饭圈文化,

到底适不适合他们,

还需要长时间的验证,

但至少目前看来,

弊大于利。

小谷认为这些其实很简单,

无论是对文化,

还是对人——

爱他,

就去尊重他,

了解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KI-I20BJleJMoPMJh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