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已经和美国雷声公司签署总额高达3694万美元的新合同,由雷声公司为美国陆军和空军共同开发一款新式激光武器系统。目前美国空军首批1310万美元资金已经拨付给雷声公司,预计项目将会在2020年11月1日以前完成。
提到车载激光武器,其实很多三四十岁的人也许会想到著名的即时战略游戏——《红色警戒》。在《红色警戒2》中,盟军有一款强大的"光棱坦克",该坦克就是使用激光作为武器,威力强大,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可以狙杀其他类型的地面兵器,当光棱坦克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几乎可以平推任何玩家。而现在,这种游戏中的科幻产物,也许真的就会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美国军队的作战序列中。
实际上,美国军队对于激光武器的研究起步很早。早在1980年代,美国空军就用一架波音-747-200型客机作为平台,改装了美国第一款测试型激光武器——ABL。ABL飞机拆除了原先装在波音747机头的雷达,代之以一个光学的瞄准装置,该装置就是一个巨大的凸透镜,可以将5束激光进行汇聚,在汇聚成一束后射向目标。在测试中美军曾经用ABL飞机在500千米距离上摧毁过来袭弹道导弹。由于激光速度高达30万千米/秒,所以使用激光炮完全不需要计算提前量,可以实现"指哪打哪"的优异作战性能,所以激光武器的观瞄系统反而比传统的火炮和导弹都大幅简化,这是激光武器的一个重要优势。
不仅如此,激光炮可以持续发射,不必担心炮膛发热导致的炸膛危险,只要保持能源供应,激光炮就可以无限开火,因此激光武器具备很强的抗饱和打击能力。而且由于激光可以"指哪打哪",所以激光炮只需要配备简单的光学瞄准系统即可,完全不需要配备庞大复杂的火控系统和弹道计算机,在使用成本方面,激光炮远远低于现代的任何近程防空系统。
不过激光武器系统也并非完美无缺。首先,由于激光是一种光线,所以它和自然光一样害怕烟尘,战场上弥漫的烟尘会严重削弱激光的威力,而且除了爆炸产生的硝烟外,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和雾气由于都会对激光产生散射效应,所以也会严重影响激光武器的使用效果,而这些现象都会阻碍激光武器正常发挥能效。除此以外,激光武器的能耗相对较大,以美军的ABL飞机为例,即使该机以波音747-200型飞机作为飞行平台,其能源供给也仅够其主激光炮射击5次,而且同样受云雾的影响,该激光炮的有效射击距离只有500千米。无论是持续作战能力,还是有效射程,都缺乏战术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美军作战思路的转变,小型点防空激光武器开始流行起来。五角大楼已经在其海军的两栖船坞登陆舰上装备了相对小型的激光近防系统,该系统射程只有10千米,功率37KW,专门用于近距离拦截来袭导弹和炮弹。而美国陆军如果装备车载激光武器系统,则可以有效对抗日益泛滥的无人机系统,同时可以对来袭的精确制导炸弹、单兵反坦克导弹等武器进行有效拦截。
总体上说,轻型激光武器在战场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要把这种潜力变成实力,依然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