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场持续不被看好的情况下,PC巨头们依然会获得增长,因为未来PC将是不可或缺的新式生产力工具。
01
运营风险预案
作为全球第一大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制造商,联想是行业内率先复工复产的企业之一。目前,除了武汉和成都,联想在全国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工厂均已开工,并逐步提升产能。
联想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得益于长期全球化运营所培养起来的风险意识——早做打算,充分准备。作为一家全球化高科技制造公司,我们深刻认识到尽早复工复产对于稳定全球供应链的意义,认识到作为行业引领者所肩负的保卫“中国制造”的责任。
火神山医院安装联想的IT设备
从春节前疫情暴发伊始,联想就判断,疫情不仅会影响市场需求,而且会影响供应和生产。要保障全球订单按时交付,就必须迅速行动,做好人员、物资、供应链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联想集团总部大厅防疫部署
首先,要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秉承以人为本的态度,联想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指挥小组”,要求员工每天报备个人信息,同时在春节前就开始储备口罩等防疫物资。正式复工后,公司每天为员工提供口罩,测体温,在工区定时消毒、通风,并采取网格化管理、分批分时用餐等保障措施,最大限度确保员工安全。
其次,要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转。零部件充足供应是恢复生产的重要前提。联想很早就意识到,疫情可能会影响甚至中断供应链。基于这一判断,我们在春节前就全力“囤货”,无论是生产所需的各种零部件还是产品包装盒,均储备了几个星期的用量。同时,主动与全球供应商、客户保持沟通,制定采购、交付方案,保障后期持续供给。
不过,联想也遇到了困境。工厂要想运转,必须有足够的工人返岗工作。但春节后,严峻的疫情形势使得工人不能如期返程。针对这一情况,联想采取抱团取暖方式,在合肥、深圳、武汉生产基地优先向临时歇业的中小企业商户员工提供产品组装、包装等短期工作机会,既帮助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也解决了联想的用工问题。
事实上,联想并非没有担心过率先复工复产带来的风险。可是,作为一家十几年来一直深耕国际市场的制造企业,深刻认识到全球供应链对全球企业、全球市场、全球用户的重要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已经完全融入全球价值链,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比就已超过80%。一座高速运转的“世界工厂”猝然断电,必将中断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在全球产业生态中触发一场“蝴蝶效应”。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订单流失和转移,还会影响“中国制造”的国际地位。
02
供应链风险预案
如果说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让PC再获生命力的外因,那么在全球具有均衡及成熟的供应链则是“杨元庆悖论”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内因。
和智能手机巨头不一样,全球PC巨头在世界各地均有健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这使得在日常经营中,各地的供应链不仅能满足当地国家市场的需求,还能随时补给出现断供的其他市场,从而化解全球性的结构风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把这种差别显示了出来。
以苹果为例,iPhone的供应商有20%左右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产能上虽然在巴西、印度已经建厂,但依然高度依赖在中国大陆的富士康、和硕联合、纬创资通等代工厂。因而疫情出现后,苹果罕见在近几年第一次发出预警,称此前发布的第二财季的营收目标630-670亿美元可能无法实现。消息一出,苹果市值在2月18日当天跌落了2000亿美元左右。
PC巨头虽然体量上不及苹果这样的公司,但却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产能方面,联想在武汉、深圳、合肥等地均有工厂,除了武汉工厂还未复工外,深圳和合肥已经逐步恢复产能。更重要的是,在巴西、印度、墨西哥、美国和日本,联想均有工厂,面对疫情时,海外的工厂都在加班加点满足全球和中国市场需求。供应链方面,最重要的零部件英特尔CPU供应在当季意外出现短缺,联想调整了产品组合,全球范围调配资源,增加了其他供应商的CPU产品供应。
03
全球化市场均衡
在“杨元庆悖论”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市场的特殊表现。在全球PC市场走高时,中国市场整体实际是在下滑的,但联想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上涨达到了43.5%,其中大企业市场占到了67.3%,消费者市场占到了31.4%。
不过受到疫情的影响,预计接下来时间市场需求不可避免还会下降,此时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杨元庆这几年的努力,都在扩张联想的全球化,在联想目前全球的整个市场占比结构中,中国市场占据了年收入500多亿美金中的25%,其余75%则来自海外市场。
这就意味着在供应链之外,拥有全球市场的完善布局是“杨元庆悖论”中保持PC依然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根据IDC的数据,未来几年欧洲、北美、拉丁美洲的PC需求量依然旺盛,而且由此带动的其他智能设备,以及相关的数据中心业务都会增长。这就能让联想这样的公司能用75%的海外市场业务增长来抵消国内市场的不利。
因而在全球PC市场可能依然不被一些分析人士看好的情况下,PC巨头们依然会获得增长。“杨元庆悖论”还会延续下去,只不过越往后,PC越不是现在人们熟悉的PC,而是一种越来越离不开的新式生产力工具。
这场突发的疫情,虽然在短期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制造业未来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方向。
危机孕育机遇。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在抓好防疫、有序复产、稳定全球供应链的同时,企业应当苦练内功,并积极推动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惟有如此才能增强中国经济的“免疫力”,不负“世界工厂”的大国担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来源:联想集团、出海传媒等,由高顿整理发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联系后台议定合作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