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人和上海高校的战争

2020-04-09     高顿

世人对上海财大的喜爱有多深?


正所谓“复旦负一生,交大基三代。你若报财大,必成高富帅。”作为高富帅的代名词,上海财大还有着“清北复交人落榜生集中营,上海中产家庭小孩集中营”的美誉。


上海财大,更是四大心中的“白月光”,四大从业者毕业院校排名第一的学校就是上海财经大学。



而在薪资方面,上财毕业生也丝毫不落后。尽管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上财的排名并不是特别靠前,但学生毕业薪酬却在排名中有着不错的成绩,甚至在2017年大学薪酬排行榜中,仅仅低于清华,位列第二名。


有人说五角场是上海的蛋,自由高贵的灵魂进去,人为财死的躯壳出来。总有人摒弃上财人的势利,别人还在沉迷学术无法自拔,他们大二就开始改简历找实习,没有情怀。


殊不知,上财人的求职故事,就是一场战争。


1、上财人的求职是一场战争


上财所在的五角场,本身就是战争,所在的上海,更加是战争。其实这是一场已经打响的战争,上财不争,也必须要争,因为不争就是失败。所以上财人很早就知道要早实习。


相较于邻居复旦和同济,上财显得极其低调。上财的同学自认为比较“实际”,褒义的方向是务实,贬义的方向是功利。财大人的现实主义风格到底体现在哪?有个06届学长表示,财大BBS还在的时候,最热门的板块永远是求职招聘板,大好的学生生涯光景,不去耍那些有意思的事情,超过一半的学生从进大学门槛就想好今后毕业首选四大,其次银行。


找工作的忙实习,考研的忙学习,出国的忙背单词,这是男寝的景象,与我印象中的足不出寝、紧盯屏幕大相径庭。这就是上财,你的peer pressure会让你玩都玩的不安心。


其他学院我不太清楚,但是在工商,你能够想象学生会从大一开始居然就有只有在大型企业才会有的员工培训么?从ice break,到各种办事能力、团队能力建设,一应俱全,而这些,从10年前,就有了!


这些付出的回报就是我们开头看到的上财毕业生平均薪酬从未跌出前三,以及相当高的就业率。根据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度就业质量报告,2016届毕业生共3643人,男女生比例为1:1.45。毕业生总体升学比例23.23%,其中,本科生升学比例逐年提升,从2012年的28.53%增加到2016年的39.9%。同时,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财大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96.07%,签约率90.12%。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一进大学就找准目标的速度。


2、实习经历丰富的上财人

1

上财人=职业培训所


就个人来学风体验一般,真正的研究性的风气不是很浓厚,急功近利的氛围在整个学校蔓延。图书馆学习的人是比较多,大部分的还是考证的、出国的、考研的。真正研究学术的同学少之又少。曾经有听到过对上财的评价是“职业培训所”我不知道是不是一所高等学府的悲哀。


大二开始实习就蔚然成风,翘课实习是非常常见的。我上过的很多课包括自己班的专业课都是到课的人寥寥,认真听的人真的所剩无几了。而这种浓重的功利环境还反映在财大考证成风,财经讲座遍布,以及新兴求职结社的抬头。不过我觉得这是好事儿,虽然我的青春没有诗歌没有激烈的爱情,但是财大教会了我立身之本,起码会计是门手艺啊。


2

对时间和效率的尊重


上财人早已习惯自己15分钟就可以从头走到尾的校园。在国定路与武川路的首尾都是上财人走过的足迹,他们在上海寸土寸金的五角场商圈附近,窝进一个不足千亩的空间。可是后来有学长说,财大这么小,倒是体现了财大人对时间和效率的尊重,恍惚中觉得是有这么点意思。就像老师常常在课上叨念的,货币的时间价值。


3

到了大三,全民实习


“就业”接过了“高考”手里的大棒,在四年里不断敲打着大家。还记得2010年大一那个看世界杯的夏天,当我们还守在笔记本前看球时,室友已经默默地准备着实习了。大二的暑假,大街网兴起,周围很多人因为社团的结束而开始在求职网上投出了一堆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简历。我还记得那时第一次面试时紧张到爆的场面。


到了大三,更是变成了全民实习的阶段,连带如何选课排课也成了一门学问,如何应对一周三天甚至四天的实习,可是愁坏了多少人。那时某君甚为机智,开价代点名,50一堂,一时为大家热议。万科、欧莱雅、联合利华、罗兰贝格、贝恩、四大等等,big name成了校园牛人们争相拼抢的玩意儿,吹牛时不飚几个大公司的名字,嘿,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大三的。至于大四狗们,大多因为前路已定,都在享受升天前最后的美好时光,就不提了。


4

尽快和社会及工作接轨


如果你是一个想潜心学术做研究的人,上财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想尽快和社会和工作接轨的人,那么上财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大家都很拼很务实,在各种事务所、券商基金公司、世界五百强的实习的机会多如牛毛,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早早的开始了实习工作的生活。


3、上财人的人脉圈


商场需要认可,不是认识更多的人,财大人深谙这个道理。这是一个商科生必修的道理:

Business is not about how many people you know but how many people know you.


真正的人脉不是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可你,这个道理上财人一进校门就知道了。比起盲目的“拓展人脉”、处心积虑经营一些吹弹可破甚至虚无缥缈的“人脉”,倒不如自己成为牛人中的一分子或者起码与牛人所处的水平更接近来得更实惠。“别人肯花时间跟你聊甚至保持长久的联系,肯定是因为你能给他们带来profit或者潜在profit。”


在这一点上,财大的学长学姐们简直是业界好前辈典范。财大同学的实习机会很多,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在业界也形成了有一定历史的“财大帮”,此乃上海滩一霸。对于实习的人来说,财大实习很猛,并且靠着代际之间的积累效应,学长带学妹,学姐带学弟,于是财大实习一直很热。很多大二下就开始了。到了大四的时候,基本什么样的实习都有了。


“记得投了好多简历,面试官百分之九十都是财大校友。不管之前认不认识,学长学姐们都会尽力教好多东西。很感动。”“上财人的圈子”从下面这些业界高校名单中上财人的身影就可见一斑。以下为各大高校基金经理人数及管理基金规模(单位:亿元)详情: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下为私募人士在2位以上的高校名单: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以下为新财富分析师人数在2人及以上的高校名单: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以下为金融行业精英总人数在10人及以上的高校名单: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都说学校是座象牙塔,而财大应该是介于社会与象牙塔之间的。我认为财大的同学会比其他学校同学较早的成熟,一方面是财大各种社团以及商业比赛,让同学们用在人际交往的时间较多,另一方面财大同学大二大三就步入职场实习,提早学会与社会打交道。


学校建立在上海是全体财大同学的幸运,好的地域位置是商科学习成功的一半。所以,XX学校如果不是在XX结果就怎么样,这种论调不适用于商科专业。因为在上海,视野开阔,见识广泛,又是国际大都市,同学们在这座城市能学到的东西真的有很多很多。这种见识蔓延到待人接物上,随之而来的是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4、一枝独秀的上财


去年上半年,中国科教网及艾瑞深校友会都曾发布《2019国内财经院校排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份表单排名前10的院校几乎完全不一致,但唯独只有上海财经大学一直稳居第二。


*图片来源:中国科教网


*图片来源:艾瑞深校友会


国内财经院校中,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因属于211且在中国财经业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经常被人称为“四财一贸”。其中上财不仅在薪酬水平上领先其他高校,在师资力量上也是毫不逊色。据悉,上财长江学者数量居“四财一贸”首位。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5、大学, 赋予你无限可能


走到哪里,我最感激的,都是那个地方让我结识的人。给你很多种可能的,其实是大学。没有,不能称之为大学。财大就能给你很多种可能。不强迫不压制,想干嘛随君,只要你能干得出来。


大学就像一面镜子,你自身在什么层次,就看到什么样的大学。你学术强,就能看到上财的国际学术水平;你深造强,就看到许多人在海内外继续深造;你考证强,就看到考证成风(硕士/博士学位是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你有文化底蕴,就能看到上财的人文传承;你有文艺细胞,就能看到身边同学的多才多艺······


上财有很多面,关键是你的广度、深度、高度,决定了你能看到哪一面。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感激自己的母校,感激那些曾记激励你的考证达人和学霸妹子,感激那些曾经帮助你成长的学长学姐,也许这就是大学之于我们最大的意义。


▎本文来源:Unicareer,由高顿整理发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联系后台议定合作或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Z3eZXEBrZ4kL1ViYZ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