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和素材源于网络,文章原创,欢迎关注!
剑,在我国古代是帝王权势与尊严的象征,又是武士技艺与气节的见证,同样也是将军征战沙场必须佩戴的祥瑞护身。于国于民它都象征着正德、正身、正义,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文化符合。
中华文化五千年,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群雄争霸间,一部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的潇潇战争史蔓延了近千年,但转瞬即逝就湮没在了历史的大潮里。可是,剑文化也从此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其中除了轩辕夏禹剑等十大宝剑之外,在此时期还出现了两把无与伦比的中华历史名剑,其中一个叫做越王勾践剑,而另一个就是与之相对的,并且也是本文的“主人公”。
位于新野县西南几十公里的团山镇施坡村(隶属湖北省襄阳县),有一座类似卧龙岗的蔡坡岗,说山不像山,说岗又勉强,虽然海拔60来米,但少有人造访。就这么一个荒蛮之地,在上世纪70年代却发生了一个叫人们密切关注的事情,故事是这样的。
1972年12月26日,一位陆姓村民正在田间挖修田垄,突然之间锄头之下登的一声铿锵作响,仔细一看它的锄头竟然挖到了排列整齐的青灰色砖块。有些不明觉厉只好停了下来,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从小到大这里完全是长满了杂草的蛮荒之地,不可能会有谁家在此建造屋舍,但是眼荒地里面却为何挖出这么多砖头来呢?
南方人个性直扭,善于追根溯源,他继续挖挖看,一挖不打紧,不止挖出了个地下宝藏,还挖出了让他灵魂出窍的诡异事。
只见一个铛啷下去,残破不堪的碎砖终于裂开了缝,一条狭窄的黑洞瞬间呈现,锄头之下的怪事再次使他震惊,陆某只好稍安勿躁,一不做二不休,凑近看看这洞里到底有什么,在阳光的照射下,忽明忽暗的洞里似有无数条黑蛇挥舞,看清楚后,陆姓村民一阵心惊肉跳,拔腿就跑。看那阵势像是永远都不会再来看第二眼。
但是没过多久,陆某就带头三三两两伙同村民结伴而来,带着照明工具和农具一并赶赴事发地,这回在人多胆壮的情况下终于弄清了。
一条条爬动的“蛇”原来是洞口古树的根须延伸进去,导致虚惊一场。蛇是假的,但是大家惊魂未定之后又出现了重大发现,在手电筒的帮助下,黑洞之下隐隐耸立着一座砖砌的地下“宫殿”尽收眼底,大家面面相觑,这不就是电视里面才有的古墓吗?真是重大发现,大家的激情再次提到顶点。不过随后又联想到;文物专家和《县志》对此知情吗?或者说它有没有已经被盗呢?这样问似乎有点奇怪。
好了,施坡村发现古墓的消息不胫而走,但好在村民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基层部门得以暂时看管,等待当地文物专家的到来。可是深藏地下几十米的古墓就在眼前,却时时等不来考古专家们。
原来那时候的考古,并不像如今这么发达,有汇报古墓的消息,文物部门都会及时出动,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考古工作者使用的经费是一大问题,没钱没设备,更没有挖掘经费。
难道发现这么一个历史价值不菲的古墓,就扔在那里不管了吗?任其破坏毁灭?很有可能会这样,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以经济建设为发展核心的时代,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
不过事情并没有悲观的发展下去,为了不让盗墓贼得手,来自武汉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听闻后自发组织起来,准备进入古墓进行勘探保护,事不宜迟,决定后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考古专家团队立刻前往古墓进行发掘。
很多时候考古专家要和盗墓贼抢时间,为了文物不被破坏或兜售出去,只要听到盗墓或古墓被发现的消息,无论墓葬有没有被破坏,专家们都会第一时间前去勘察,必要时还要做保护性挖掘。。
兴致勃勃的专家们借助机械和野外设备下到古墓,一边往下挖掘,一边勘查。刚刚开始,令专家团队心痛的消息就出现了,挖掘人员的设备刚铲开墓中的夯土层,一个赫然出现的盗洞就耸立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盗洞?
说起盗洞,很多人都不陌生,虽然盗墓属于行为犯罪,但墓室里的文物,却也常常吸引着那些亡命之徒和的铤而走险的罪犯,他们以不顾身陷囹圄的代价和惹来动土不吉利的兆头盗掘古人财物。多数时候还要以身试险,毕竟古人比较严谨,为了不被后人叨扰,墓主人都会安置一些机关或暗格。可是再怎么严密的古墓,只要被盗贼盯上,总会受到破坏,甚至被洗劫一空都有可能。
在我国几乎每次考古发掘都有盗墓的魅影,所以考古为何总是慢于盗墓,考古专家为何总拾盗墓者牙慧?中国古墓“十墓九空”的境地值得思考
现场的考古专家看到这样的盗洞深知不妙,但是对于为熟知我国考古的专家们来说,发现盗洞也并不可怕,因为他们坚信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虽然古墓有可能已经被严重盗掘,可是,这里说要“可是”了。盗墓贼毕竟是盗墓贼,他们不可能像专家一样对文物有准确的鉴定能力,所以即便在很多被盗古墓中,专家还是发掘了许多盗墓贼都看不上的文物,他们有的表面附满铜锈,看上去劣迹斑斑,但其实最后都成了真正的国宝级文物。
眼前的盗洞圆而有样,并且延续地下20多米深,以经验判断,这很可能又是一伙专业性强的盗墓贼,而且专家从盗洞里发现了木方和木板。看到这些,专家们乐观的估计现在全落空了,由于心中无底,专家们只剩一种收拾残局的心态了,干一步说一步。
钻探与挖掘任务还在继续。经过长达半年挖掘与清理之后,一位工作人员从盗墓贼破坏过的墓室里掘到一块硬物,扫去噬土,一把漆木剑鞘的轮廓渐渐出现,大家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愉悦感慢慢涌上来,打开漆木盒子果然没有令大家失望,一把造型威武带着利刃的宝剑,熠熠生辉,大气安然的躺着剑鞘里,只要有一点点亮处,它都会闪着光芒。大伙顿时喜上眉梢,紧接着在发现神剑的地方又挖到了造型各异的青铜武器;刀、剑、矛、戈、箭等,以及其他能显示墓主人春秋战国时期大将军身份的陪葬器皿,看着眼前出土的珍贵文物,一种春秋大墓的形制和墓葬风格浮出水面。
等回到研究室,专家们查阅史书,最终破解了宝剑上面的鸟篆铭文和花纹设计。剑柄呈现出圆筒状,剑身上铸刻有二行共10个字的铭文:
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
考古专家又根据该剑上的铭文确定,在这个隐藏了2000年的地下武器宝藏库中,发掘出土的宝剑;铸造者或者第一位设计者和拥有者竟然是春秋时期鼎鼎大名的吴国国君夫差,也即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一代伟人吴王夫差。后来这把剑也被人称为“吴王夫差剑”,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大家闲时可以去武汉博物馆一睹它的真容。
剑虽然是“吴王夫差剑”,但是墓主人并不是吴王夫差,专家估计该剑是夫差赠予某位大将军,然后随葬于此。那么读者诸君是否知道夫差将宝剑赠予给了谁?也即墓主人的身份是?知晓答案的智者就在你们中间,请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足迹与智慧,关注作者,下篇继续讲述《古墓笔记之吴王夫差剑》,明天不见不散!
参考文献:
《战国策》《古代中国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