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再无消防兵,但消防精神永在

2019-08-05     渔人娱己

世上再无消防兵

很多人不知道,电影《烈火英雄》里消防官兵的故事,已经是过去时。

17万消防官兵已经于去年10月10日开始集体脱下军装转业,改为国家应急管理部属。

至此,实行了53年之久的消防兵制度正式宣告终结,消防员开始职业化之路。

消防兵:一群不计报酬和得失的热血“敢死队员”

消防为何要走职业化之路,还得从消防兵制度说起:

此前,中国是为数不多对普通消防战士(队长及以下)实行义务兵役制度的国家,中间经历了几个兵种部门分管,但整体上,自1965年以来,我消防队伍始终以现役官兵为主。

电影里那个在训练场被杜江饰演的队长批评“快退役了就不认真训练”的郑志,就是义务兵,服役满两年面临退役。

实行消防义务兵役制度最大的原因是,省钱。

官兵们津贴相对于职场人士要少得多,国家只需投入少量经费,再加以训练就可以得到一只年轻力壮战斗力强的消防队伍。

简而言之,消防官兵们根本就是一群不计报酬,仅凭着一腔军人的热血,就穿梭在各种火场的敢死队员。

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到哪里!

脏、累、危险,都不在话下。

消防战士从火场里背出80岁的老奶奶,狂奔400米到安全地带后,让老奶奶坐在他的腿上休息。

新疆某消防队在执行完任务后发现,消防服都冻上了,于是他们把衣服排出一个“119”。

消防战士救助掉入化粪池的群众。

对于他们来说,大地是最好的床,因为有“累到不能动”这个最好的安眠剂。

电影的原型故事大连新港油罐起火案里,现场火雨、油雨、黑雨齐发,爆炸不断,轰隆声震天动地,让人根本分不清是管道还是油罐的声响。

烧红的铁皮时不时飞舞,官兵们的战斗服几天几夜都没有干过,不得不坐在齐腰深的油里。

官兵们累到一坐下仿佛就能睡着,但却不敢睡,因为觉得睡着就会爆炸。

处处都是危险,每时每刻都命悬一线。

而这不过是常态。

曾经一位消防员的“背照”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他本人却十分惊讶,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常态,是家常便饭。

消防官兵太年轻了 很难积累经验

在义务兵役体制下,消防队员更迭很快,官兵年龄普遍偏小,电影《烈火英雄》的原型事件大连港口爆炸案中,参与的消防官兵平均年龄为23岁。

缺陷也慢慢暴露出来,近年因公殉职的消防兵中,入伍不足5年的占比很大,原因是他们入伍时间较短,接受训练和实战也较少,更容易在实战中遇险。

有人说,为什么让那么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新兵出勤?

那是因为消防官兵有限,而现实的要求又必须24小时、365天不间断的高强度、高频率的备勤和出勤,必须有轮班制,年轻队员也必须在实战中才能真正累积经验。

很多人刚刚成为消防队伍的骨干,就因为兵役制度不得不退役离开,造成消防经验常常无法有效积累。

2015年1月2日,哈市一仓库发生火灾,入伍4个月首次出勤的18岁消防官兵赵子龙,因公殉职。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未满18岁刚刚入伍的消防战士袁海殉职。

入伍前他和姐姐拍下合影,姐姐称为弟弟感到光荣,等待弟弟两年后荣归故里,可是不足两月就迎来了弟弟的“回归”,却是“魂归故里”。

《烈火英雄》电影开头,黄晓明饰演的队长和有经验的消防兵进入火场救人后,安排了新人消防兵去检查剩下的消防隐患以累积经验,可是因为新兵年轻且经验不足,犯了一个难以弥补的后果,他还没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英雄完成救人的使命就直接殉职了,而黄晓明饰演的队长也因此被降级并患上创伤性应急障碍。

消防官兵不再,军人情结未变

在英美等大部分发达国家,消防都采用的是职业制度。

消防员是一个职业,而非一个兵种。

消防队伍的核心也多为30岁左右的有丰富职业经验的消防员。

虽然对消防队伍来说,年轻是一个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消防问题已经不是单靠身体就能解决了,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

时代在呼唤消防走职业化和专业化之路。

……

种种原因之下,国家终于痛下决心全面开启消防员职业化进程。

不过虽然走职业化的道路,但在过渡期,消防员的管理仍然以军事化管理为主。

过渡期身份标识变化

17万消防官兵的热情也不会因为身份的转变而消失;

他们的军人情结未变。

他们的“快、迅、猛、勇”的理念也不会变。

只是他们会在不断的实战里变得更强大,在群众需要他们时,能提供更有效更及时的保护和救助。

前两天一个照片感动网友,消防员集体看《烈火英雄》,还没开映,就呼啦啦走了一排,因为他们接到了出警任务。

他们在日常勤务之外,选择更多的为公众提供免费的消防安全培训和学习,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教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连孩子都在学习消防知识,身为成人的你我呢?

消防员愿以身负命的背后,作为成人的我们可否把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他们不负使命,我们不负生命!

他们有世上最美的背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w75X2wBUcHTFCnfrE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