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晓波 通讯员 吴会菊 文图
【村医战“疫”记】
“今天体温36.3度,正常。虽然过了隔离期,但还不要出门,注意勤洗手。”
对于洛阳市汝阳县上店镇东街村24名湖北返乡居家隔离的观察对象来说,这些天,除了家人外,见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每天两次体温测量的村医王亚衡了。
虽然,截止到今天,这24名人员均已过了14天的医学观察期,没有发烧,身体状况一切正常,符合解除医学观察条件,但王亚衡还是提醒他们,不要掉以轻心,继续在家呆着,不能串门,记得戴口罩,勤洗手。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汝阳县立即成立由25名专家组成的医疗专家组,对县、乡、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应急预案,规范接诊处置流程,为疫情应对做好充分准备。
王亚衡就是其中的一员,自大年二十八开始,他和村干部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为该村疫情阻击战中筑起一道“防线”。
王亚衡(左)正在为村民送接触隔离告知书
每天给24名居家隔离人员测两次体温
上店镇东街村有6000多口人,属于比较大的行政村,居住相对集中,这对于摸排宣传疫情方面相对来说,好一些。
王亚衡今年38岁,2003年非典那年,他到村卫生所工作,至今17年。他是东街村人,村里人大都熟悉,自从这次疫情发生后,张亚衡和村卫生所的几名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摸排返乡人员,对居家隔离人员的检测及防疫防控宣传等。
王亚衡说,疫情初期,乡里和村里就进行了排查,他们村一共有24名湖北返乡人员,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两次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王医生,你放心,我们一家都不外出,不给村里添麻烦,目前身体都很健康,你也要注意防护。”连续几天的测温后,居家隔离乡亲们的话,让王亚衡很感动,临走前,他也对叮嘱隔离观察的村民,在家没事,可以适当的锻炼,增强免疫力。
也有一些居家隔离观察的村民出现了小情绪。“俺一家都好的很,没发烧,你们也不让出门,天天来家里干啥?”每次遇到不理解的村民时,王亚衡都会耐心地解释,现在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期,每天测量体温,不仅对自己好,也是对其他人负责,希望村民们能够理解。
除了每天的基础工作外,王亚衡还承担着宣传防控疫情的工作,他说,今年谁也没想到,口罩会成为大家最需要的物品,很多村民家里有棉口罩,以为只要戴上就可以,他给村民们解释棉口罩不能阻挡飞沫传染,需要用一次性医用口罩,还需要教他们如何正确佩戴。
王亚衡回家后独自一人在院子里吃饭
他与家人约定:不同桌吃饭,单独居住
2003年“非典”期间,王亚衡刚从业没多久,他经历过那时的防控。“当时消息的传播没有现在快,农村地区更加闭塞,谣言四起,导致大家很恐慌。”他说,在这次疫情防控上,他更加注重疫情防控的宣传,他从上级医疗机构了解到权威信息,有用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村民中去,让村民们正确对待,不信谣,不恐慌,做好防护,在家里不外出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相对于17年的非典,王亚衡说,现在宣传途径多了,村民们的防范意识有很大提升,这让他很欣慰。“说实话,春节前很多村民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会串门打牌,但现在你让他出来打牌他都不会去。”
由于排查工作忙,王亚衡每天接触的都是隔离人员,他为了不影响家里人,一开始就和妻子说好,他回到家后自觉隔离,单独居住,一家人不同桌吃饭,不共用餐具,自己单独一套碗筷。
“我们在农村,家里有个小院,平时回去后,一般情况下,我都是一个人在院子里吃饭。”王亚衡说,回家后也很少跟家里人聊天,吃完饭就一个人回到屋里,有啥事微信联系。家里人也都理解支持,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自己接触的人员多,必要的防护还是必须的。
“我是一名村医,作为医生,我理应冲在前,只要能保护好父老乡亲的健康,再苦再累也值。”王亚衡坚定地说,他经历过“非典”,积累了一些防疫的经验,非典都战胜了,相信这次肯定也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记者了解到,在洛阳农村地区,还有众多和王亚衡一样的乡村医生奔走在抗疫一线,守护着“最后一公里”,为村民们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