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夜间经济成为城市“软实力”?

2019-07-24   睿途旅创

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游客的停留时间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其中,夜间旅游项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推进,文旅产业融合逐步深入,如何打造既叫座又叫好的”夜间经济”成为各城市及业界关注的焦点。

1、各地发力夜间经济打造,“夜间区长”问世

银联商务发布的《2019年“五一”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五一”期间,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占到全天的29.92%,夜间旅游已成为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从人群结构来看,80后游客夜间消费最为活跃,消费金额及笔数均占到所有游客40%以上。

美团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夜间餐饮消费交易额较上年增长47%,高于日间餐饮消费交易额增长率2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国内旅游平均停留时间为三天,连续三晚愿意体验夜游的受访者达到26%,选择两晚的受访者占到53%,不愿出游的受访者仅占2%。这说明,夜游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有近六成的受访旅游企业认为未来夜游市场增幅将在10%至20%,超过三成的企业认为夜游市场增幅将达到20%以上;超过八成的企业将继续在“夜经济”上扩大投资。

从去年以来,北京、天津、南京等多地都明确将发力夜间经济的打造。天津提出依托特色餐饮街、美食街、品牌餐饮店、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公园演艺游乐场等区域或载体,打造一批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到2022年,北京也将有一半以上的便利店实现24小时营业。

近期,上海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聚集区的目标,提出要推动上海“晚7点至此日6点”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其中明确提出将创新设置“夜间区长”,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各区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协助“夜间区长”工作。

2、“夜间市长”全球城市争相“点亮”夜空

设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上海在国内领风气之先,但在全球的知名大都市里,这其实已经是一套成熟的做法。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城市设立了类似“夜间市长”的职位,如伦敦、巴黎、柏林、纽约、阿姆斯特丹等。

2016年,在开通通宵地铁后,英国伦敦市政府招聘了深谙夜生活的主管,以推动伦敦夜间经济的发展和多样化。根据夜间行业协会数据,英国夜间经济提供了8%的工作岗位,每年创收660亿英镑(约合5806亿人民币元)。其中伦敦夜间经济占比约4成,达263亿英镑(约合2313亿元人民币)。

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了“夜间市长”,为当地居民打造更为安全的夜生活。荷兰华人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副主席朱丹介绍,阿姆斯特丹夜间生活和夜间服务供给追求互动和多元化,正在积极推动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工作空间、24小时便利店的建设等。

巴黎推出了名为“巴黎夜生活”的网站,希望通过“夜巴黎无限魅力的展示窗口”,更好地宣传巴黎夜间旅游项目,网站挑选了市内300家音乐厅、餐厅、酒吧等娱乐休闲场所进行详细介绍,以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和法国民众。

柏林持续多年举办“博物馆长夜”活动,人们可凭一张通票拜访柏林数十家参与“博物馆长夜”的博物馆及纪念馆。一些博物馆除常规展览外,还为成人和儿童游客分别提供量身定制的讲解、音乐等各种服务。

纽约2018年设立了夜生活办公室,这一办公室致力于帮助城市、夜经济从业者、民居等多方建设更加安全而又活力的夜生活场景。

3、夜间经济,如何“叫座又叫好”?

发展夜间经济,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本土化和精细化管理,同时平衡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夜间经济“叫座又叫好”,让城市的“烟火气”也有自己的依存。

首先,夜间经济的产品供给需要更加多元化和本土化,防止大而全的发展倾向、出现“千城一面”“千店一面”,比如戏剧、音乐节、演唱会等驱动的文化街区、酒吧和餐饮为主的街区、深夜依然营业的商圈等,需要打出更加有个性化的“名片”,形成街区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最新出台的《意见》还明确提及了对一些相对小众的业态的态度。明确应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各类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对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主场秀等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秉持包容审慎态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其次,平衡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前规划,把功夫下在开业前,落地前就减少对居民的打扰。和国外一些城市居民区与商业区泾渭分明不同,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商业区居民区无明显界限,带来噪声、油烟、垃圾等管理难题。在夜生活聚集区的规划、改造和运营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周边居民的磨合,比如在招商的过程中就明确避免重油烟和餐饮业态,选择咖啡厅、西餐厅等更“轻”的餐饮业态,外摆位的设置在庭院内侧,尽可能减少打扰。

在已经自发成长起来的“夜间经济”聚集区,构筑更具居民包容度的商居关系。商户可以“抱团”成立“自治委员会”,制定公约、自我管理,得到民居和管理者的认同。街道还可开发利用包含有问题管理、商户评分、荣誉榜、曝光榜等app帮助商户们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

再次,把游客消费纳入其中,在本地居民的基础上增加旅游消费。夜间旅游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和产业培育期,需要研究机构、大众传媒和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和精心呵护。灯光设计、城市亮化人才的培养,除了技术,更要有艺术和审美。媒体要把时尚和审美品位带到旅游领域中来,受众和体验者的审美力提高了,就可以倒逼内容生产机构和公共事务管理机构持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

此外,夜间经济还对城市治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对停车、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安全等都进行更加完善的相应配套。

文章由睿途旅创原创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睿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睿途旅创)是专注于旅游创意研发与实践的专业机构。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在丹麦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设有分支机构。公司由旅游产品创新研发中心、策划与规划设计中心、创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块组成,主营小镇/乡村/景区等各类策划、规划与创意设计、旅游创新产品研发与IP输出。

睿途理念: 小创意改变大旅游

睿途使命: 以优质创意内容革新中国旅游

睿途精神:I3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创新意识) Innovation thinking(创新思维)Innovation ability(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