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胃癌患者,是因为肚子疼而来就诊,最后检查发现是胃癌。当然,肚子疼,也可能是胃炎、胃溃疡,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肠炎、肠扭转,腹部血管瘤或血栓,腹膜炎,甚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原因。
如果有吃饭不准点,喜欢吃泡面、酸菜、麻辣火锅等习惯,并且有消化道癌家族史、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癌危险因素者,一旦出现上腹疼痛,最好去医院进一步排查。
胃癌可谓是一个沉默的健康杀手,发病时少有症状,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李女士从去年起,经常发现上腹部疼痛,按普通的胃肠道炎症进行药物治疗,未见好转。两个月后,发展为背部发麻的症状,于是做了胃镜,不幸发现为胃癌III期。外科医生为她做了胃癌扩大根治术后,李女士还是忧心忡忡,担心术后复发,于是选择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希望获得术后最佳方案,以避免复发。一起来看专家们会给出怎样的治疗建议?
会诊纪实
国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个性化的诊疗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多处问诊、重复检查带来的费用和负担。
会诊开始,与会专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历、影像等资料,仔细倾听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及诉求,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及诉求,来自中、外的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物理师、技师、护理人员等几十人的医疗队伍,开启了此次的多学科会诊。
患者病历
诊断
胃癌术后,pT4aN3aM0 ,III期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43岁
2019-08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不适,对症治疗后未见好转。2019-10开始感后背发麻。胃镜示:胃体平台区2.5cm溃疡,病理: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后前往就诊,完善检查未见远处转移征象。
2019-10-25行胃癌扩大根治术+后腹膜淋巴结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手术。病理:肿瘤大小2*3*1.5cm,浸润溃疡型(Borrmann III型),腺癌,部分为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浸润至浆膜层,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淋巴结(9/25)癌转移,胃小弯(8/15),胃大弯(1/10)。另送纱布内淋巴结(2/5)。
行2周期化疗:奥沙利铂+替吉奥,末次化疗时间2019-12-13。化疗感乏力,纳差,反应1级。
体格检查:ECOG 0。腹中线可见手术瘢痕,愈合可。
既往史:“贫血”1年,血红蛋白(HGB)80 g/L。口服药物治疗,偶有头晕。
讨论时刻
胃癌根治术后,是否还需要治疗?
胃癌根治术,又称为胃癌治愈性切除术,是指原发肿瘤连同转移淋巴结及受累浸润的组织一并被切除,无肿瘤残存,从而有可能治愈的手术。
该患者虽未发现远处转移,但癌细胞浸润至浆膜层,出现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淋巴结癌转移,术后有癌细胞未清除干净或存在“休眠”癌细胞的风险,需要进行后续治疗。
采取何种术后治疗方式?
2014年的韩国回顾性研究显示,阳性切缘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切缘阴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阳性切缘是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的缩写)和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的缩写)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荷兰的一项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术后放化疗后,阳性切缘对PFS和OS的不利影响消失。表明,如果术后没有达到阴性切缘,可以通过放化疗弥补。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要进行辅助治疗。ARTIST研究已经观察到淋巴结阳性患者可从同步放化疗中获益。针对这一情况,韩国学者开展了ARTIST2的有关研究。
研究共纳入538名患者进行中期疗效分析。中位年龄为58岁,男性占65%,Ⅱ和Ⅲ期患者分别为31%和69%。各治疗组基线特征均衡。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预期一致,总体耐受性良好且可控。
ARTIST2研究
研究得出结论:在接受根治性D2切除术的Ⅱ/Ⅲ期淋巴结阳性的胃癌患者中,与S-1单药相比,辅助SOX(奥沙利铂+替吉奥)或SOXRT(奥沙利铂+替吉奥+放疗)可以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free survival的缩写)。临床试验信息:NCT0176146。
所以术后可采用化疗+放化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患者贫血一年,是否影响后续治疗?
因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仅残留小部分胃或全胃切除后空肠间置代胃,进食容受量比原来明显减少,只有增加餐数,才能弥补食量不足,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时间规律,定时定量进餐,坚持少食多餐,以每天5~6餐为宜。主食与配菜应选软烂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千万不可暴饮暴食。
贫血会使患者的免疫力持续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建议完善检查,营养不良性贫血补充营养治疗,如果贫血持续加重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会诊结论
经过详细讨论,会诊专家给出如下意见:
放疗+同期化疗
胃癌经常来得“静悄悄”,有7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建议45-50岁以上健康人群至少做过一次胃镜,结合危险因素和医生建议制定复查方案:
结果“未见异常”的,坚持健康饮食习惯,戒烟酒;
检查结果显示“浅表性胃炎”,那么3~5年复查即可;
如果是“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最好1~2年复查一次;
如果有“异型增生”或者“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通常需要更密切地随访或者粘膜下切除。
定期体检,尽量避免胃癌“无端”发生。毕竟,身体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奢侈品!
文章审较:王斌医生 影像供图:温阿明医生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
傅深 教授
国际多学科会诊组长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会诊(简称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是由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讨论,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肿瘤等复杂疾病的诊疗。是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先倡导并推广,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行之有效的诊疗方式。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新加坡泰和国际医院等的专家资源,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严谨、高质量的个性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