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说,自己的父母都盼着生儿子。结果却生了她们姐妹仨,父亲因此非常失望,经常说,三个丫头片子,一文不值。父亲这么说的时候,朋友从来没有反驳过。每当自己犯了错,父母就会说着刻薄的话语对,自己进行羞辱。
她现在已经30多岁了,从来没有忘记过。从小到大,内心里都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的父母。家长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把孩子伤的很深,可能要用一辈子来疗伤。
心理学家调查显示:很多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年幼时受过言语刺激所致,这种语言的刺激威力非常大,恰恰出自最亲的人口中。
养育儿女不是负担,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灌溉和滋养。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知道,你们从来不是父母的包袱,而是我们努力生活的动力。
首先,停止抱怨。
父母喋喋不休的抱怨,认为自己的人生负重,都是因为孩子不懂事。我们从小也听过很多这样的话语:爸爸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不是为了你,我们也不至于过的这么累。
虽然,有的时候家长是为了鼓励孩子,但会让娃认为父母过的这么狼狈,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内心有了负罪感。
有效的沟通,应该是非暴力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我们每天为了生活和工作奔忙,上有老下有小。
在外面遭受着很多的压力,负面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可能下班回到家就会将自己最坏的一面传给家人,孩子也会因此遭殃。
其次,家长怎样和孩子说话,就会拥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如果父母一味的命令压制孩子,只会让娃越来越叛逆,抗拒。家长和颜悦色的和孩子温柔交流,孩子感受到的是尊重,包容和爱,这样家庭氛围才会和谐美好。
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在孩子的心门之外徘徊,他们无法找到钥匙,还责怪孩子无法沟通。什么事情都是有技巧的,家长和孩子交流也是如此。
为人父母最高的智慧就是和娃好好说话,如同谷爱凌的妈妈一样。谷爱凌8岁的时候就说,妈妈,以后我要参加奥运会。母亲没有认为女儿的话语幼稚,从而进行打击,嘲笑,而是温柔的说,好的呀,加油吧。
当女儿训练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状态很差时,母亲一直在不断的给予鼓励,告诉女儿,没有关系,只要你有进步就好。
谷爱凌13岁时第一次参加职业公开赛,不小心摔了一跤,感觉到非常沮丧。母亲宽容的说,你才13岁,就和那么多成年人在一起比赛了,妈妈为你感到自豪。
就这样,谷爱凌在母亲温柔话语的鼓励下,成为了全能的少女,这么多年来母女的关系一直都非常融洽。
再次,适度的鼓励和赞扬。
我们中国式的父母很少开口夸奖孩子,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给娃泼冷水。大致的意思,就是怕孩子在夸奖中迷失了方向,飘飘然起来。
作家艾小羊曾经说,自己高中时从学渣逆袭考了第一,满心欢喜的告诉爸爸时,没有想到父亲只是淡淡的说,你这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孩子本来是想得到父母的欣赏和赞扬,希望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却没想到,得到的是这样的回应。
父亲不爱孩子吗?肯定是爱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欣赏,也就是很常见的“刀子嘴”父母。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难自信,更难有美好的未来。
所以,父母要学会好好说话,好好鼓励和夸赞孩子。如果实在不会说,可以参考《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书中有针对跟孩子沟通的真实场景,以及错误和正确的话术,你只要背下来,原话说给孩子听,就可以了。
不会说话的父母,喋喋不休的伤害孩子,而会说话的父母,则只字片语改变孩子。书中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有育儿中的真实场景,以及真实的对话感受。你这样错误的说法,结果孩子会怎样?如果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孩子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以前我们的父辈没机会系统的了解到这么多养娃的知识,可能某些地方做的不是很好。但现在我们能看到这样的“育儿宝典”,就真的别错过了,带一本回去,随手翻几页,都能带给你和孩子,不小的变化。
不会夸孩子的父母,就对着书本上的话术念,把原话说给孩子听,你会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听话了,而你也越来越轻松了!
最后,和孩子商量着来。
我家大宝以前总把玩具扔的到处是,我说你怎么把房间里弄得这么乱,赶紧把物品归位,玩具都收拾回去。但是每次他都不爱收拾,过了一段时间,我感觉对孩子总是命令式的语气,让他产生叛逆的情绪。
于是我商量着说,玩具和自己的物品到处乱丢,不是好习惯,我们一起收拾起来吧。孩子犹豫了一下,开开心心的过来收拾房间了,从此以后也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枕边育儿寄语:
父母的良言,是指引孩子努力向前的明灯,能够构建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总是恶语相向,会在娃的心里种下毒瘤,这也是割断情感的利刃。父母的嘴可以是一朵花,也可以是毒药,既能让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铺满香花,也能让娃的路布满坎坷,父母的嘴,决定孩子未来的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