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冬月 送别母亲
作者 愚敏
母亲走了,走得很安详,很平静,是在癸卯兔年的冬月,一个雪花飘舞的季节,纯洁、干净、无暇、美丽的六瓣雪花与母亲同行、同存、同德,片片雪花儿用无泪的声带哽咽于天地之间:您是一棵参天大树,在岁月的沧桑里留下了九十一个生命年轮。
母亲走了,一路冬阳依依,霞光满丈。出殡前一天,还是寒风 凛冽 ,雪花肆舞,但走时的这个清晨,村北头的坟地里,道道霞光铺洒苍茫大地,与天地同辉,与雪光映衬。
天空蔚蓝如洗,一只喜鹊静静地伫立于坟旁苍柏枝头,少了平日里的叽喳,就那般默默地守望着。写到此处,脑海中不禁打个激灵,几十年来不曾提起母亲的小名,原来是叫“鹊仙”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外婆因病离世,外公就带着年幼的母亲和尚在襁褓中的舅舅,过继到了其舅家,后又娶了新外婆,就此,一个新的家庭组成了。
有次与母亲闲聊中,她说那年深秋,整整一个晚上,一个人往四、五米深的红苕窖内存放红苕,先往竹笼里一个一个拾满,再用麻绳将满满一大笼红苕吊入下放到窖内,然后人再下去,从笼中把红苕一个一个取出,整齐地排放于窖内,人再上来,再次拾满,再次吊放、再次下去堆放,循环往复……那可是几千斤的红苕啊?等存放完毕,东方泛白,鸡都打鸣了。
平日里,因父亲在外公干,家里只剩下忙碌的母亲、年迈的奶奶还有我们这群孩子们,所有家庭重担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她毫无怨言,用行动来诠释了什么叫不忘本心?什么叫负重前行?当然,还有那份大爱、大善与大孝。
对奶奶,做为儿媳的母亲孝顺至致。夏天,为奶奶擦身洗脚,冬天用弱小的身体把老人家背到院子里晒太阳,尤其是在奶奶中风偏瘫之后,整整在炕上躺了一年之久,在那段 煎熬 的日子里,母亲给奶奶端屎端尿,照顾细微,天天如此。直到1975年,母亲在悲痛中送走了84岁高龄的奶奶。
母亲终生与村民们和平和睦相处,没有一丝一毫的架子,不管是当妇女队长时的“身先士卒”,与人为善。还是在那盏煤油灯下,常常熬夜于缝纫机旁为村民们赶制新衣,独自出线、出布、出力,毫无怨言。
常言道:一个家庭的兴旺,正是母亲的品质和德行,感召着子孙们一路前行。
母亲从来不打骂我们,当顽皮的我们与村上的孩子打架时,她什么话都不说、更不会与人争执,只是把我们劝解回家。
晚上,躺在炕上,母亲才静静地给我们讲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自立自强?如何做人处世?那张土炕,自然成了我们兄妹们人生学步的第一课堂。
也正是从那时起,年幼的我们从母亲身上学会了自尊、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品质,尤其是那句“要做个好娃”,伴随我们兄妹励志至今。
成人后,兄妹们在各自的战线上奋斗的都很优秀,有总管几万人的国企老总、有搏击商海的业内精英、有企事业单位党·政一把手、有文化传媒界的资深贤达,子孙辈亦是人才济济……这些荣誉的取得,都与母亲言传身教、启蒙立杆、谆谆教诲分不开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帮别人就等于在帮自己。”
“一定要把后代教育好,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成才。”
“吃亏是福,人人都不;吃利是害,人人都爱。”
……
这些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人生哲理”一直在耳畔回荡,伴随我们成长,终生享用,坚守与传承!母亲的高尚品德、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子孙们学习的榜样。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
从三孝村走出来的“孝子们”秉承优良传统,孝道村风,对母亲孝顺有嘉,至诚至善,让她老人家在子女们的呵护下度过了幸福的晚年时光,很圆满、祥和、平顺、完美的走完了人生历程,含笑九泉,终生无憾。
永别了,我最亲最爱的母亲!愿您老人家在天堂幸福!美满!吉祥!如意!
每年清明、寒衣节,孩子们定会去您的坟头烧一张纸钱,燃一炷冥香,用行动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不知在坟旁那棵苍劲的柏树枝头,还能否遇见那只可爱的喜鹊……
【作者简介】愚敏,原名王育民,陕西渭南东塬人,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先后在渭南市新闻信息中心、央视网西安视窗、西部新闻网络事业中心等单位工作,现为陕西华正传媒总裁。
近年来,积极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专注当下 静心惜福》、《培植好心境 踏上光明路》、《富贵之气 皆源于心》等一大批“醒世恒言”在国内各大网络平台纷纷发布,旨在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