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生命之花”的美丽,在坚强和坚持下继续绽放

2019-09-01     肝胆疾病专家王东

“王大夫,是我,我们又来了”,伴随着那熟悉的声音传来,诊室的门被慢慢推开了,我抬头望去,只见一位白发满头、脸上堆满皱纹的老太太坐在轮椅上,身后站着一位身材颀长的男性老者,同样也是白发苍苍,两个人虽然都已年过八旬,但依然神采奕奕,眼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

图片不是患者本人

男性老者将轮椅推到诊室里,老太太努力地从轮椅上站起来,蹒跚地走到我的面前坐下,虽然我每次都劝说她其实可以一直坐在轮椅里和我说话,但是她依然坚持每次都要站起来,说是要让我看一看她的身体其实还很硬朗,而且还要比之前更好。

我和这一对老夫妻相识已经将近10年了,老太太是我的一位老病人,今年84岁,姓吴,我是9年多前给她做的手术,男性老者是她爱人,今年86岁,姓张。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两位老人在这将近10年时间里,几乎是雷打不动的每个月都要来我的门诊复诊,主要是给吴老太看病,张老先生偶尔也会挂个号开一些检查或开药。

快速开处方

我一边听着吴老太认真地陈述近一个月她的状况,一边飞快地在电脑上记录着她的门诊病历,然后把她平时需要的一个月药物开好处方,签字后交到张老先生的手中,然后吴老太再次站起身来,说着感谢我的话,走回轮椅坐下,张老先生再将轮椅缓缓推出诊室外,二人每次都向我挥手告别,离开前还不忘把诊室的门关上,整个过程每次也就4-5分钟,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不知多少次了。

脑海中想象着两位老人逐渐远去的背影,我不禁又回想起9年多前给吴老太治病的过程,当时的情景和感触仍然历历在目。吴老太身体一直很好,因为有一段时间大便不畅,而且还有便血的现象,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然后就住院了,当时我是她的主刀医生。我记得吴老太住院的时候,陪床家属除了张老先生之外,还有他们的两个女儿,按说我做直肠癌手术已经相当娴熟了,本不会出现任何瑕疵,但在吴老太的身上却恰恰发生了,而且还不止一次!

直肠癌在老年人高发

由于吴老太的直肠肿瘤位置距离肛门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按照常规给她做了保肛手术,就是在切除肿瘤后直接将肿瘤两端的肠道重新缝合起来,以保证肠道的通畅,这样手术后患者就可以通过肛门正常排便,而不需要在肚皮上挂一个“造瘘袋(人工肛门)”了。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前几天也没有任何异样,吴老太能够下地和吃一些饭了,家属们都送了一口气,毕竟70多岁的老人做手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事情往往就发生在意料之外,手术后第7天,吴老太开始发烧,而且腹腔引流管里流出不少像大便一样的浓稠液体,还带有奇臭,不容置疑——吻合口瘘(肠道接口的地方没有愈合,因此大便就会从漏的地方流入腹腔),这是直肠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病情决定当时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再次手术——将漏的肠管远端切断后缝上,近端肠管拖到体外造瘘,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等一段时间后可将造瘘的肠管还纳入腹腔,重新和之前切断的肠管做吻合,以再次恢复消化道的通畅性。我和家属充分沟通后,把吴老太再次送回手术室,顺利做了造瘘手术,这次术后恢复很好,2周后吴老太就出院回家休养了。

顺利出院

2个月后,吴老太和张老先生回到医院,准备做造瘘还纳手术,这一次我们做了充足准备,包括术前营养支持、肠道准备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目的是促进老年人的机体愈合和提高抗感染的能力。造瘘手术过程不算复杂,我们还特意在吻合口周围做了加固缝合,参加手术的医生们都信心满满,认为这次一定不会再出问题了。事与愿违,又是手术后的第7天,吴老太的肠道吻合口再一次漏了,而且比上次漏得还厉害,不得不紧急又一次做了造瘘手术,所幸抢救及时,炎症得到控制,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吴老太逐渐康复出院,但是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及家属,都不能接受下一次造瘘还纳手术了,因此,吴老太直至今日依然在肚皮上挂着一个显眼的“造瘘袋”。

其实,我想说的重点不是这四次手术的来龙去脉,更不是渲染医生抢救病人的争分夺秒,而是在这背后,吴老太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还记得,除了第一次手术之前正常的病情交流之外,其他几次手术前谈话签字都是在比较紧急情况下进行的,要知道,没有哪个外科医生希望自己手术的病人出现并发症,特别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的情况下再出现,真是会让人很沮丧,甚至会怀疑人生。在与家属每次交流过程中,我都能深深体会到张老先生对吴老太的浓厚感情,就像疾病长在自己身体上那样般痛苦,但在吴老太面前从不流露,只有鼓励和支持,也正是这样的锲而不舍,才能够让吴老太撑过一次次难关,也让医生为之动容。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思绪逐渐回到现在,这九年来,由于四次手术的缘故,吴老太的身体不允许做化疗,因此我根据她的情况除了嘱咐她定期来门诊复查之外,主要采取免疫配合营养支持的方案,她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肿瘤一直没有复发。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她的腿脚变得不好,而她的两个女儿也移民到国外,不在她身边陪伴,这就有了先前那一幕,每次她都需要老伴用轮椅推着来医院看病。

九年来,她逢人便讲是我救了她,是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其实在她这朵“生命之花”背后,不仅有医生的付出,更是她本人和家属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顽强地追求,这种坚持和坚强的信念和力量,是抗击疾病,特别是抗击恶性肿瘤不必可少的一种精神。

愿生命之花持续绽放

弹指一挥间,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依然执手至今,很难想象,这八十多年的生命历程要经历多少坎坷,即使重疾在身,但仍然要笑对人生,这就是吴老太的故事,感动了我。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是可以每月一次看到两位老人那熟悉的身影,听到那熟悉的声音,也愿这美丽的“生命之花”能持久地开放下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YTICW0BJleJMoPMMj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