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之前看过一个段子:夜深了,小区对面的房子里,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咆哮:“是什么关系?”吃瓜群众屏气凝神,正等待一段感情故事被曝光时,却听到:“互为相反数啊,这都不知道!”
这个段子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缩影,相信每个家长都深有感触。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哪些方法,让“孩子写作业时也能母慈子孝”呢?
还真有,日本家庭作业辅导专家、著名补习班老师坂本七郎,写了一本关于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写作业的书——《小学生学习成绩暴增法》。
为什么日本作者写的书,也适用于中国家长呢?因为在日本,无论学习成绩好坏,只要想考好大学,就会去补习班。有些重点学校,参加补习班的学生高达95%以上。
坂本七郎在补习班工作多年,他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使花了很多钱参加补习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还是很一般。
为此,他开始大量研究教育案例。他发现,犹太民族家庭教育法,对于提升孩子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绩很有效果。犹太人有多厉害?在哈佛、康奈尔、普林斯顿这些世界名校里,每3~5个学生中就有1个是犹太人。而且,这个世界人口极少的民族,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诺贝尔奖,获奖的犹太人占总获奖人数的20%,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诺贝尔奖获奖者之中就有1个是犹太人。爱因斯坦、马克思、卡夫卡、毕加索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扎克伯格等名人都是犹太人。
于是,他从犹太家庭教育法中提炼出精华,创造性地整合出一套谁都能轻松掌握的家庭作业辅导法——“犹太式辅导法”。这套方法在日本1300个家庭验证卓有成效后,迅速风靡日本,并走进中国家庭。坂本七郎老师说,这个方法很简单易行,每天只要20分钟,孩子的成绩提升非常明显。
02 让孩子成绩暴增的“犹太式辅导法”是什么?
坂本七郎老师让班上的孩子两人一组,其中一个讲,另一个听,然后互换角色。经过短短两周,孩子成绩发生很大改变。比如一个初一女生,之前不懂语法、不会做题,自从用了这种方法后,在期中考试中,成绩从36分提升到82分。
学生们成绩暴增的改变,启发了坂本七郎老师,他结合家庭作业辅导,把这个方法改良成亲子之间的“犹太式辅导法”,核心就是孩子说,妈妈听。也就是让孩子当小老师,妈妈当学生听孩子复述当天的学习内容。
复述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能检验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内容。
不过,在实际运用这个方法时,有不少家长碰到了钉子,他们反映,孩子根本不配合,不愿意讲。
坂本七郎老师提醒各位家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家长忽视了一个大前提,就是
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良好的亲子沟通基础。
良好的亲子沟通,一般遵循这三个黄金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用心听孩子说话,而不是一直说。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每次自己滔滔不绝地说,孩子总是低着头,沉默不语。这是因为家长不懂得聊天、不尊重孩子,只顾自己说,自然把天聊死了。所以,不要一上来就问孩子的作业情况,可以先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今天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喜欢哪个老师、同学等等轻松的话题。
第二个法则是面带笑容,愉快地注视着孩子,积极回应。与孩子聊天,或者使用“犹太式辅导法”的时候,重要的是保持轻松的氛围。
第三个法则是接纳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焦虑情绪就会减少,父母的同理心是孩子受伤情绪的急救药。
当做好这些铺垫,再过渡到聊聊当天学校学过的内容,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03 “犹太式辅导法”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提前告诉孩子的任务。上学之前跟孩子协商好一个学科,让孩子上课认真听老师是如何讲课的,以便回到家后可以当小老师,教妈妈。
在孩子准备开始复述内容前,和孩子强调一下,他现在是老师,而妈妈没有上课,什么也不知道,所以请“小老师”要讲全面、具体一些。
第二步:必备工具。纸、笔、小黑板、课堂笔记、书本。
第三步:先脱稿复述,然后可以边看课堂笔记,利用小黑板、纸这些工具,边详细讲解。
先让孩子不要看书,大致回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如果孩子不知道从何说起,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或者“今天你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些切入点,开启复述过程。
坂本七郎老师说,很多孩子一开始基本上都说不全面,而且条理也不清晰,这就需要妈妈们有耐心了,不着急、不催促,慢慢引导、及时回应孩子。
当孩子复述了当天的学习内容后,接下来就可以打开笔记本或者书本详细讲解。这个时候,需要妈妈好好扮演“小学生”,能及时向孩子提出问题。孩子在回答你的问题的过程,就是思考、输出的过程,如果孩子自己没有理解清楚知识点,也就没有办法回答问题。所以,这个提问环节很重要。
而当孩子能有逻辑地回答你的问题,也要及时表扬,比如“你是怎么做到的?”这种不过分浮夸的表扬,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自信,进而激发下次讲解的动力。
总结一下这个环节,就是提前让孩子知道任务,然后准备好“上课”的工具,以老师的身份,给妈妈讲课。最开始时,需要脱稿复述内容,复述后,再详细讲课,这个时候可以看书、课堂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小老师”思考、讲解,并且及时鼓励、表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