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种缘分,这瓶洋河大曲“出生”时,21岁的王耀刚成为洋河酒厂工人。30年后,当这瓶洋河大曲收获万千瞩目时,王耀已经一步步成长为洋河股份董事长、党委书记。讲起洋河的过去,王耀如数家珍,他首先将“洋河时间”调回到40年前。
1979年,全国第三届评酒会在大连召开。这届评酒会首开“密码品评”先河,在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主持的严格考评制度下,洋河凭借“甜绵软净香”的风格一举夺魁,荣膺“中国名酒”称号,正式跻身中国八大名酒之列。“洋河酒厂尤其特殊,他们工艺上讲求"重味轻香",这在全部酒厂中是独一无二的。”洋河一直被周恒刚当作“特优生”。1980年代,在周恒刚主导的“北斗计划”下,洋河、双沟的窖泥质量得到提高,洋河白酒的生产工艺进一步完善。
紧接着的第四届、第五届评酒会,洋河连续入选“八大名酒”,成就了中国白酒史上一个重量级的“三连冠”。时至今日,消费者对洋河的品牌认知中,“八大名酒”仍屡被提及,它已融入洋河的基因之中。中国白酒协会数据显示,1986年,洋河就以1.8万吨的产量位列全国第一。
洋河酒是有生命的,当洋河步入1990年代时,人们既能看到它的艰难和辛酸的经历,又能看到它在品质上始终如一的坚守与突破。1990年,在轻工总会举办的五年一次的全国浓香型白酒评比中,洋河大曲以93.5分的最高分,当选所有白酒评比的“状元”。一时间,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上世纪80年代洋河“学习热”再度延续,很多浓香酒厂都参照洋河优化自家工艺——洋河成为全国浓香标杆,很多酒厂甚至把洋河的师傅“请回家”,一对一指导,面对面教学。
“酒绵恰似观音柳,甘冽犹同罗汉松”,1992年秋,周恒刚再访洋河时,欣然题字,而这幅字,也直接启发了洋河后来的“绵柔灵感”,为洋河创造性的开发绵柔型白酒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