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大概除了广东、海南人民之外,谁都不好受。
北方室外零下的气温,大风一刮大雪一下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南方潮湿阴冷,还没暖气,如果不开空调的话坐在屋里就像呆在冰窖。
寒冷,是所有恒温动物的天敌。
而对于人类来说,让这个问题更加棘手的就是——
既要穿得暖,又要穿得好看。
这简直太两难了。
想暖和,就免不了里三层外三层式的臃肿;一臃肿,就免不了丑、胖、矬...
如果你正为此困扰,不妨看看以下这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注意,本文只针对在室内办公的上班族。东三省、内蒙等严寒之地以及长时间从事外勤工作的人群不适合。
上半身要想不冷,全靠“内环境”的打造。
什么叫内环境?就是你的肉和最贴身衣物之间的那一层空气。
所以,贴身衣服保暖性好,比什么都重要。羽绒服再厚,如果里面啥都不穿,照样冷飕飕。
如果你本身就属于怕冷体质,那就啥都不说了,直接来一件“羊绒衫”作为内搭,穿一件这个顶三件别的,暖和还不臃肿。
这种材质亲肤性很好,贴身也不扎肉,就是价格上有点儿小贵。
如果预算没那么多,也可以退一步选择美丽奴羊毛制品。
这是品质最好的羊毛之一,性价比高。
不过它没有羊绒那么舒服,如果皮肤敏感的话贴肉穿还是会感觉略扎,建议内搭T恤,这样就妥当了。
至于外套,可选择的就很多了,能挡风防寒就行。
学生党或者潮人,羽绒服、冲锋衣就没毛病。
喜欢日系风格的可以看看优衣库、无印良品、Beams;喜欢街头的,就来The North Face、Supreme;不差钱的,直接上Moncler、Canada Goose吧。
唯一的建议就是,别穿那种漆皮亮面的、大红大绿的,看起来会很庸俗,即使衣服价值不菲。
要是稍微想显得成熟点儿专业点儿,建议穿羊毛花呢大衣。
长度上选那种到大腿中间的即可,最长不要超过膝盖。
不然会看起来有些老气,也不方便活动。
走起路来阻力极大,总有种要被自己绊倒的感觉,而且在上楼梯、从椅子上起身的时候,都容易踩到衣服下摆,非常尴尬。
脖子处也要顾及到,毕竟风往里灌的感觉可是真冷,吹多了会觉得肌肉发紧,颈椎愈发不好受。
所以,一条围巾也是保暖的必需品,如何挑选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里面讲得很详细。
“不穿秋裤”或许是对过去老妈集权的绝地反击,又或许是证明我们还是cool boy的最后倔强,但必须得承认的是——
秋裤才是人类的冬季情人。谁穿谁爽,谁冷谁知道。
“小时候不穿秋裤老了得关节炎”虽然是妈妈们口口相传的都市传说,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证明“冷”和“关节炎”之间的必然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关节处已经有了损伤(比如健身不当、体重过大等),那么“冷”确实会让症状更加严重。
因此,最好别让腿冻着,需要穿秋裤保暖。
但是秋裤也有2个非常要命的缺点:
看着窝囊和起静电。
前者解决起来容易。
穿那种“高弹贴身”的款式,屁股、大腿、膝盖处要零度贴合你的曲线,这样外面再套上外裤,是怎么都不会窝囊的。
有钱的就买Supreme打底裤,没钱的话优衣库也行。
最好是买几条换着穿,不然再高弹的面料都会因为频繁穿着而变得松松垮垮。
一定要注意,只要变形了就赶紧扔掉。
男人必须得有里儿有面儿——
一条不体面的秋裤足以让所有的炙热火辣变成人走茶凉。
至于静电的问题,就比较棘手。
天干物燥,穿上秋裤之后稍走两步就开始摩擦起电,一起静电就开始“吸腿”,非常影响美观。
这对于冬天还需穿西装维持专业精英人设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噩梦一场——
西裤那优雅的垂坠感、精心熨烫的笔直裤线都会消失于无形,让你看起来就像个业绩不好、独自在风中失意的落魄中介。
起静电的原因,除了天气太干之外,就是面料问题。
现在市面上的秋裤面料基本以棉为主,为了增加弹性还会加入化纤成分。化纤占比越高,就越容易起静电。
当你晚上将秋裤奋力一脱,定将看到那绚烂的噼里啪啦电光四射之景。
想要摆脱静电尴尬,在买秋裤的时候就尽量选化纤含量低的那种,出门前喷一下防静电喷雾,洗的时候用柔顺剂,都可以起到中和电荷的作用。
如果秋裤穿得开始起球了,就扔了,看着不觉得丑不觉得难受么?
就算买不起房和车,但“秋裤自由”我认为还是值得捍卫一下的。
最后想@个别人士,别再在网上偷偷买女士打底裤当秋裤穿了好么?
你们是魔鬼么?
什么样的外裤比较抗风?
秋裤虽然穿起来暖和,但毕竟受到材质、厚度的限制,抗冻也不能全指着它。
所以,在外裤面料的选择上,也得稍微花点儿心思才能保证下半身的暖和火辣。
如果是因为工作需要,得经常出去见人的上班族,首选是“法兰绒”西裤。
这种粗梳羊毛面料产于英国威尔士,表面覆盖着一层丰满细腻的绒毛,所以触感柔软舒适,自带一种优雅腔调。
不仅保暖,而且贴肉穿也不扎,良好的垂坠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静电对面料造成的尴尬扭曲问题。
建议黑色、深灰色多备几条换着穿,一是好搭衣服,二是防止穿时间长了容易起球变形。
记住,讲究人不会3天穿同一条裤子。
“粗纺花呢”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虽然和法兰绒一样都是羊毛面料,但粗纺花呢摸起来略粗糙,如果不穿秋裤的话可能会感觉有一点点扎,但它相对来说更抗风抗寒,可挑选的花色品种也很多。
要是不想穿得太“商务”,可以试试灯芯绒。
它来自常年阴冷潮湿的苏格兰地区,最大特点就是表面酷似“田埂”的凹凸绒面肌理,穿起来特别硬挺有型。
这种面料非常厚实,保暖性也不错,苏格兰当地人在冬天只穿这么一条单裤也个个生龙活虎。
纯正的灯芯绒应该是上好的纯棉面料,然而国内多用化纤和棉混纺而成,价格是便宜些,但质感和性能上都差点儿意思,所以各位在买的时候一定要多看面料成分以作为甄别面料好坏的一个重要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穿灯芯绒的裤子穿久了容易被压塌以及磨得发亮,所以连续穿会严重影响其外观。
清洗护理的时候要记住,这种面料不能拿熨斗那么压着烫,会把美丽的“田埂效果”压没,如果实在皱巴,就拿蒸汽熨斗处理一下。
以上提到的3种面料,够挺括够厚实,不仅不会让你冻腿,从外面也基本看不出秋裤的存在,可以说是温度与风度并存的绝佳之选。
手脚冰凉怎么破?
中医养生讲究,“脚暖身就暖”,确实有几分道理。
脚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跟不上再加上脂肪少,所以特别容易冰。
我真心觉得,除了痔疮犯了之外,没有什么比坐在办公桌前感觉脚部潮湿冰冷更影响工作效率的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双能保暖的袜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单纯从性能的层面上来讲,“纯羊毛”的保暖性要优于“全棉”,“化纤”垫底。
所以在入冬时投资几双羊毛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上脚的感觉厚实又暖和。
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之前穿惯了化纤含量高的弹力袜,可能会觉得羊毛袜包裹力没有那么强,总感觉走着走着它会往下秃噜(其实并不会)。
如果对袜子要求较高、预算也富裕,可以考虑入手“羊绒袜”。
相比羊毛袜,它的触感更加轻薄柔软,保暖性也更强。
对于脚部保暖来说,穿对袜子并不是全部。要想让温暖包裹至脚尖,鞋子其实更重要。
挡风抗冷,取决于鞋的材质和包覆面积。而一双皮质的及踝靴,就是寒冬必备的保暖基本款。
像大黄靴那种户外款就别再穿了,看着就觉得你脚很臭,而且无论配什么衣服,总会流露出一种邋遢、不修边幅的气息,毫无气质可言。
我认为靴子里面,还属“切尔西”最经典耐看。
鞋面设计简约、无鞋带,西裤、牛仔裤都可搭配,去大部分的场合都能穿得出去。里面再套上羊毛袜或羊绒袜,别提多暖和了,顿时感觉下半身血液循环杠杠的。
需要注意的是,脱鞋的时候最好用手抻着点儿袜子,不然可能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出现鞋子袜子一起脱下来的尴尬局面。
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吃榻榻米日料时候,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最后稍微说一下手部保暖的问题。
没别的,就是戴手套。买那种皮面夹绒的。
别嫌麻烦,男人的手也得保养的。“糙”从来就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反正谁找不到对象谁知道。
如果怕手套丢的话,就买双贵的。事实证明,价钱和记性往往是成正比的。
头部保暖也很重要
很好奇各位有没有过被大风吹得头疼的惨痛经历?
我就有过,感觉冷风从耳朵眼直达天灵盖儿,就像吃了芥末似的特别刺激。
因此,每当我看到头顶植被稀疏人士以及寸头猜火车青年们不戴帽子走在大街上,就心生敬畏,觉得大哥真NB。
从医学上来讲,脑袋上分布着非常多的血管,吹过了绝对没好处,所以在冬天,特别是刮风的时候,还是要戴帽子注意保暖。
棒球帽、冷帽都还挺百搭的,就算风大也吹不掉,实在不行,就把羽绒服帽子扣上。
真的不太懂有些人身上穿件儿被子一样的羽绒服,但脑袋铮亮,然后还一直喊冷是什么意思。
“怕冷”除了先天因素之外,主要还是跟身体素质太差有关。
所以没事儿多出去跑跑步、健身房撸撸铁,新陈代谢提高之后耐寒能力自然也会相应改善。
穿得太暖和未必是件好事儿,俗话说的“春捂秋冻”其实挺科学的。
一点儿一点儿地加衣服,让身体逐渐适应气温变化,这样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不容易感冒发烧。
穿得不冷的情况下尽量注重些形象、气质、风度之类的细节,就能让你整个人加分很多。
最重要的是,别一冷就开始缩脖子、耸肩、驼背,像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