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畜生是有区别的!
明白了这一点,然后再看冯小宁导演的作品《紫日》,自然而然就能明白本片的内核主旨。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影片,本片一定程度上是有争议的,争议的来源在于本片的几个角色的设置,一般而言,我们的抗日题材的影片最喜欢的是用战争来凸显我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以及日本侵略者们的残暴卑鄙,然而抗日题材的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视角,冯小宁导演的《紫日》是另一个视角。这个视角不同于我们一般情况下对于抗日战争的理解,因此,被诟病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和心不在此。
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是秉持着人跟畜生是有区别的,再去看《紫日》自然是会抛弃这个视角带来的差异,从中看出来一种悲愤的情感的。这就是《紫日》得而不同之处,这一点可以与《鬼子来了》并列,他们都是在提供一种视角,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抗日战争,但是这场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的本质并没有变,不论是你哪一部作品的观众,从中都不难看出来在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人的残暴卑劣。
为什么?看看故事梗概。《紫日》讲述的口吻是一个北方农民的视角下的抗日战争。他的母亲被日本侵略者残害,他自己也被关东军抓进了集中营,后来因为苏军向关东军发起总攻而意外捡了一条命。在苏军的队伍当中,他不幸与大部队走散了,进而与一个苏军女战士和一个日本中学生误入茫茫森林当中,为了求生,这三个人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本片通过这些故事展现了中国人的人性以及日本军国主义荼毒之下的日本人的兽性。
杨玉福的福气在于临死之际被苏军救了下来,然而他却依旧是经历了一次痛彻心扉的旅程,因为同行的路上还有一个日本女中学生。为什么这一次的旅程是痛彻心扉的?原因很简单,我们首先要理解杨玉福的经历,如果带入杨玉福的经历去看他的这一次逃亡之路,那么杨玉福本身的这种纠结的情感的递进就能略知一二了。
杨玉福本来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北方农民,一辈子没招过谁,没惹过谁,他一心想要踏踏实实的过日子,然而现实却总与人的想法相违背。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侵略者扫荡到了他所在的村子,杨玉福以及自己的老母亲被绑在了柱子上,为的是让日本新兵们练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从困惑到恐惧再到愤怒的全过程,相信看了这一幕的观众,对于日本侵略者一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不仅仅是战争机器,而是是一群泯灭了人性的畜生。
杨玉福起先是困惑的,为什么困惑?因为他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他并没有将侵略者道德的下限想象的那么低矮,然而事实却很快的打了他的脸,杨玉福起初觉得这是一场审判,因此,他在被绑在柱子上的时候,想到的是向着听不懂自己说话的日本人诉说着自己的温良,然而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杨玉福的辩解是无效的更是被忽视的。禽兽们并不愿意听从这个传统的中国农民的任何言语,当新兵拿着刺刀朝着杨玉福的母亲进发的时候,杨玉福感觉到了恐惧,他拼了命的想要将新兵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来,然而再一次失败了。
最终,这种恐惧化为了一种悲愤,愤怒的情绪被点燃了的杨玉福依旧是被束缚着手脚,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蒋介石当时的不抵抗政策,亿万中国人群情激愤的时候,蒋介石依旧是不对日本宣战,这在杨玉福身上就如同一个缩影一样。经历了这一次万念俱灰的过程之后,杨玉福活着便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失去了灵魂。
正因为有了这一段经历,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杨玉福在面对日本女中学生秋叶子的时候的那种复杂的二情感。在接受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残害之下,原本应该纯洁善良的日本女中学生秋叶子也被培养成为了一个杀手,一个刺客,在与杨玉福以及娜佳的同行中,他不止一次的想要杀死他们,即使是最后胜利大逃亡,她最终还是举起了枪。
然而讽刺的时刻到了,当秋叶子天真的以为战争结束了,一切就都结束了之后,当她朝着自己的族群奔赴的时候,却被对面的日本兵毫不犹豫的射杀了。秋叶子的中枪跟日本兵在战败之后对于本国平民的屠杀如出一辙,我们是中国人,实在没有办法想象畜生们的兽行。为什么杨玉福想不明白,大家都是人,你为何要跑过来打我们?为何要对我们进行各种虐杀?原因这个时候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在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的荼毒之下,日本人失去了人性,拾起了兽性。这大概是《紫日》告诉给观众的事实吧。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