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想逃离的几类原生家庭,排第一的是它,是你亲自把孩子推远

2022-06-15   母婴参考

原标题:让孩子想逃离的几类原生家庭,排第一的是它,是你亲自把孩子推远

让孩子想逃离的几类原生家庭,排第一的是它,是你亲自把孩子推远

“原生家庭”这个词语,想必大家已经不再陌生。

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根据心理学家分析,我们的性格雏形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原生家庭中学习到的思维模式,还会复刻到我们的成人世界,甚至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所以,一个好的原生家庭能够治愈人的一生,反之,一个窒息的原生家庭,则伤人于无形,令人想要逃离。

孩子最想逃离的几类原生家庭

1、“角色错位”的原生家庭

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和谐的原生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构成的稳定三角关系而来的,大家各司其职、合理分工,让一个家庭结构更完整,彼此的关系更和睦。

而大多数痛苦的原生家庭,家庭成员的角色都是错位的。

首先,最常见的就是父亲角色的错位——父爱缺席!

消失不见的爸爸,失控焦虑的妈妈,是如今很多中国家庭都面临的境遇,孩子在这种家庭中长大,承受来自父母双方的压迫,往往容易情绪不稳,而且会表现出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

其次,就是父母同时“掉线”,孩子被迫长大。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尽到责任,很多人因为自身性格不成熟,或者是迫于现实经济的压力,忽视了孩子的成长。

这往往容易导致孩子被迫长大,被迫让自己变得成熟懂事起来,甚至还要去承担父母本属于父母的责任,为这个家操碎了心。

这类被“催熟”的小孩表面上看着靠谱,实际上却容易埋下心理隐患,遇上重大打击或者挫折时,出现以回避为动机的“退行”。

变得一蹶不振,像孩子一样渴望得到父母的庇护,不愿意面对现实,经常出现挫败感,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感。

2、“彼此内耗”的原生家庭

经营一个家庭,与家庭成员之间处好关系,表面上看着简单,实则需要耗尽心力。

很多人都会犯一个错误:把脾气留给亲密的人,把温柔和礼貌留给外人。总觉得都是一家人,对方不会计较,却没看见对方已经伤痕累累。

而原生家庭最忌讳的就是父母彼此内耗,互相指责,最终遭殃的还是孩子。

因为它会带给孩子一种“割裂感”,明明两边都是我最爱的人,平时对我非常好,可你们彼此伤害,对孩子而言就是双倍的打击。

他不知道当战火出现时,自己究竟应该帮哪边,感觉无论怎么选,对另一方都是一种背叛。特别是那些父母吵架时,还要在孩子面前讲对方的坏话,并让孩子做出选择时,这往往会令孩子陷入两难之地。

为了弥补心底的愧疚感,她们只有选择伤害自己,违背自己的良心哄父母开心。

长期在这种压抑的原生家庭中长大,孩子很容易感觉到喘不上气来,为了得到释放,她们可能会变得叛逆,整个人看起来充满攻击性,离你们也会越来越远。

3、“忽视孩子需求”的原生家庭

这类原生家庭有个常用的口头禅“我都是为了你好”。

为了你好,所以我能忽视你的需求;

为了你好,所以我能尽情伤害你的自尊。

殊不知,对孩子而言,他们其实是有个人意志的,他们也渴望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活在父母的安排之下,沦为一个“配角”。

如果你也是这种父母,平时总喜欢忽视孩子的需求,或者是用强硬的态度来打压孩子的个人意志。

长期如此,孩子往往容易出现两种结局:一种是顺从父母,习惯性听父母的意见,没有个人主见;另一种是触底反弹,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处处跟父母作对。

无论哪种局面,都不利于孩子的个人发展,也会威胁到家庭的稳定,更可怕的是,它还会让孩子跟父母“离心”,以后不愿意跟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愿意提出需求。

而且根据统计,这种原生家庭是中国最常见的,也是孩子最想逃离的一种,排名第一,值得各位父母深思。

不想亲手“推远”孩子,你需要做好这些

1、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既然已经为人父母,肩上就背负着养育一个小生命的责任,我们当然有理由要担责。

平时不妨抽出一点时间来高质量陪伴孩子,学会多对孩子表达爱意,多释放善意,不要总是认为小孩子听不懂,或者他们的想法太幼稚,所以拒绝沟通,这样反而容易把孩子推远。

2、父母要统一战线

一起同心协力,养育好孩子。平时夫妻要统一育儿战线,尽量避免把私人情绪撒在孩子身上,大人吵架时不要上头,当着孩子们的面就不留情面的互相数落。

万一情绪失控真的吵起来了,之后也别忘了两人一起去拥抱一下孩子,表示这并非是你的错。

3、尊重孩子的意见

孩子的人生决定权其实还是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我们只能给出建议,并不能代替他们做决定。

所以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做到,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或许你们的关系能够更加和谐,孩子也能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