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文化属于吴越文化,慈溪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更是拉近了与上海的距离,一跃成为长三角南翼黄金节点城市。2018年,慈溪市经济总量占宁波市经济总量的16.9%左右,也是中国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环杭州湾地区沪、杭、甬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
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新石器时代(前约5000年)已有先民活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
慈城古县城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年),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溪,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慈城古县城
1949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今宁波慈城镇)解放。
慈城古县城
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
1954年10月,为建立商品棉基地,调整县域,将慈溪的丈亭、陆埠、城关、云山4个区和慈城镇划归余姚县,庄桥区分别划归宁波市和镇海县,余姚县周朝区、逍林区、浒山区、周行区、泗门区、临山区等5个区的部分和镇海县龙山区的北部划归慈溪县。县治从慈城镇迁至浒山镇。
慈溪市龙山镇
1979年9月,为完善水利条件,县境再度调整,以泗门区划归余姚县,余姚县以龙南区(今横河区)划入慈溪县,形成现有境域。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慈溪县建制,改设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区、乡(镇)行政区划不变。
2001年10月,慈溪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浒山、宗汉、坎墩3个镇分别改为浒山、宗汉、坎墩3个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行政村的体制,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观城、师桥、鸣鹤三镇合并设立观海卫镇。周巷、杭州湾两镇合并设立新的周巷镇。
鸣鹤古镇
2008年7月,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龙山,范市,三北三个镇合并设立新的龙山镇、浒山街道以新城大道和三北大街为分界线,设立三个街道办事处,新城大道以东为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以南为浒山街道,以北为古塘街道。
宗汉街道
2013年5月,天元镇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周巷镇,成立新的周巷镇。
周巷镇职业高中一角
1:传二千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决定隐居山野,带着西施一路来到牟山湖旁湖西岙。范蠡觉得此地山岙纵深,人烟稀少,山上有果树,山下有清湖,是个安身的好地方。于是他们就在湖西岙暂时住了下来。初到山野,他俩来不及开垦种植,只得上山采摘野果充饥。当时正值夏至,山上虽有满山野果伸手可得,可惜这些野果酸得掉牙,涩得麻舌。西施吃得皱眉捧心,苦不堪言,而范蠡则心痛如焚。可怜这位满腹经纶名闻天下的大夫,有计谋可退敌,却苦苦思索也无法改变野果酸涩之味。无奈之下,他发疯似的摇着一颗颗果树,直摇得满手是血。这时西施闻声上山,看到范蠡手上殷红的鲜血往下滴,心疼得失声痛哭,泪珠滴在被鲜血染红的果实上。可能是范蠡的虔诚和西施的美丽感动了上苍,西施的泪珠和范蠡的鲜血把野果一下子变得白里透红,变成了西山白杨梅。
2: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由于条件反射)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他们凭借着这个(暂时的不口渴或想吃梅子的愿望),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3:相传明末清初,吴三桂引清兵掳掠中原,遭到中原人民的英勇抗击。当他带头窜到靖州偏远的木洞时,适逢杨梅成熟季节。吴三桂的兵马又饥又渴,便摘梅充饥解渴。吴三桂连吃数颗,酸得龄牙裂嘴。他本患龌齿,经酸梅一刺激,痛得更是难受,一怒之下,当即下令将杨梅树砍光,然后拔营向贵州方向而去。第二年春日,木洞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翁,他先在一个叫“上冲”的地方,选好几蔸杨梅树蔸,用利斧一砍两开,将带来的梅枝插入,然后用泥土堆好,夯紧。说来也怪,那插入的梅枝茁壮成长,结的杨梅与山梅大为不同,黑里透红,又鲜又亮,甜里带酸,酸里带甜,特别好吃。山民无不欢喜,大家效法在杨梅蔸上插入梅枝,不到数年功夫,木洞满山满坡又长起了杨梅树。
慈溪市从1989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杨梅节,杨梅节“以梅为媒、文化助兴、经济结果”,不仅成为慈溪市的一大节庆盛典,也吸引着来自中国各地和海外的客人。作为中国的杨梅原产地,杨梅采摘游是慈溪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
杨梅原产中国浙江余姚,1973年余姚境内发掘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时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该属有50多个种,中国已知的有杨梅、白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
旧《浙江通志》载:“今余姚之烛湖最佳,次则肖山”。余姚、慈溪一带所产的杨梅,肉质细软,甜蜜醇厚,品种可分白、粉红、红、乌四大类,
其中尤以荸荠种为佳,因其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且有光泽、酷似老熟荸荠之外色而得名。表现果形大、刺尖密、色赤、核略扁,个中等,含可溶性固形物12.8%、酸0.8%、可食率95%,味甜多汁,品质极佳。 杨梅系上乘水果,食之清口,由于有“和五脏、涤肠胃、散暑气、驱风寒”的作用,产地居民常将其用烧(白)酒浸泡,用以消暑,效果极佳。
且因杨梅产地范围较窄,自古以来,常成为游子思乡的情结,许多背井离乡在海内外谋发展的宁波市籍人士,每以能尝到家乡的杨梅为幸,或托亲友带些杨梅品尝,以慰思乡之情。
杨梅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于草坪、庭院,或列植于路边都很合适;若采用密植方式来分隔空间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经济用途果味酸甜适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酱、蜜饯等,还可酿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
从小编查阅到的信息来看,关于“中国杨梅之乡”的称号,并非是一个地方的专称,而是很多地方都有“中国杨梅之乡”的美称,比如说:
1995年余姚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主要包括:丈亭镇、三七市镇、河姆渡镇、市穴湖、马渚镇)
1996年慈溪横河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慈溪市横河、鸣鹤等地)
2002年仙居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神仙居杨梅
2001年10月黄岩还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2003年青田被中国特产之乡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国杨梅之乡”。
并在后几年的过程中在丽水、温州、金华、绍兴以及湖南靖州,云南昆明富民县也被冠以“中国杨梅之乡”的称号。
神仙居杨梅
宁波杭州湾新区其前身是慈溪经济开发区,2001年11月,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开工,慈溪经济开发区由慈溪市城区迁入杭州湾新区,正式启动区域开发建设。
2015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一城四区”“十三五”发展目标,“一城”即宁波杭州湾国际化滨海名城,“四区”即先进制造集聚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健康休闲生态区、产城人融合示范区。围绕“一城四区”,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6+4”产业新体系。“6”即六大先进制造业 (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智能电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4”即四大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业、体育产业、专业服务业、新型金融业) 。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慈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前就笔者来说,对杭州湾新区的向往度还是挺高的,也把他作为购房的首选地。杭州湾新区的房价也随着其热度,水涨船高,由2017年的10000-11000的均价,提升至目前12000-14000的均价,这绝对是宁波市最热的地块之一。由于苏嘉甬高铁决定在慈溪市设立慈溪站(一传闻为慈溪东站),可谓说是结束慈溪没有客运铁路和客运火车站的的历史。
(仅做指示作用,以实际为准)
余姚北站位于慈溪和余姚的中部位置,也是为了方便余姚和慈溪的客运需求。杭州湾新区的设立对于推动慈溪高铁站的设立起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宁波至慈溪城际铁路将从镇海引出至规划慈溪高铁站,也会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通车,届时慈溪作为宁波第一经济区,客运流将会完全打通,慈溪至宁波,慈溪至上海,往西至余姚北、杭州的“T”字型高铁线路基本形成,将会极大的盘活慈溪的经济情况,加强与上海和杭州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