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零落碾尘
【案例经过】
前几天上夜班,晚上十二点,住院部肿瘤病房送来一加急大便。笔者收到加急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检测。加急大便标本是水样便,在检测前,笔者注意到了此标本的外观,与其他水样便颜色不同,此标本颜色为黄褐色,略带粉白色,这让笔者引起了警觉。谁知在涂片镜检中,真的发现了异样,每个视野都发现了五六粒黄褐色瓜子形物质,一端钝圆,一端略有突起。
粪便标本外观
每个视野发现疑似“虫卵”
什么?!寄生虫卵?笔者脑海里闪现的第一反应是寄生虫卵,话又说回来,如今这年代,本地区很少能看见寄生虫卵,今天晚上被我碰到,是不是很“幸运”?笔者脑海里开始回想学过的那些寄生虫卵:蛔虫、绦虫、蛲虫……好像都不像,虽然很少看虫卵,但印象中的寄生虫卵比这都大,自己赶紧拿出手机查找寄生虫卵图谱,都不像,最后看到肝吸虫卵时,觉得两者有点像,仔细看了下,又觉得不像。
查阅资料可知:华支睾吸虫卵似芝麻,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卵盖,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一小棘,卵内含毛蚴。此标本中的“虫卵”不是肝吸虫卵,很明显无卵盖、肩峰,没有毛蚴,那会是什么虫卵呢?大晚上,镜检发现异常物,不好意思问科室形态学老师,但临床医生又催检测结果,笔者当时有点纠结,会不会不是寄生虫卵?这时,脑海里闪现出以前看过的案例文章,描述过在粪便中发现类似虫卵物质,比如植物细胞与真菌类,花粉?不太像,灵芝孢子?对,对,有点像,赶紧去找资料,查阅资料后,此标本中的卵形物质很可能是灵芝孢子,查看医嘱,没有用灵芝类药物,打电话咨询病人有没有食用灵芝类食物。病房回复,病人为肿瘤病人,二十多天来一直在食用灵芝粉与蛋白粉。呵呵,此标本终于得到了证实,为灵芝孢子。
灵芝孢子,是从灵芝菌褶中弹射出来的极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细胞。每个灵芝孢子只有(8.5~11.2)μm×(5.2~6.9)μm大小,也就是与红细胞大小差不多,明显小于肝吸虫卵,是瓜子形,细胞壁呈双层结构,特别是细胞核部分,呈褐色。粪便中的灵芝孢子常被误认为肝吸虫卵,但它比华支睾吸虫卵小,无卵盖、肩峰,卵内不含毛蚴。
左为灵芝孢子,右为肝吸虫卵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近年来,用灵芝孢子粉防治癌症的临床研究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有医学实验证实,灵芝孢子粉不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能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而间接抵制癌细胞生长或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所以,以上肿瘤病人自行服用灵芝粉与蛋白粉在情理之中。
【心得体会】
粪便镜检是临床检验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作为检验人员,每一份标本都要认真对待,在检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新奇”事物。除了能识别粪便中的常见成分外,检验人员也要提高形态学识别能力,能区别粪便标本中的动植物成分与其他成分,并与人体寄生虫卵相鉴别,这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误诊,减轻临床医生与病人的负担。
其次,我们检验人员也要多与临床联系,多沟通交流,很多检验问题,只要结合临床,就迎刃而解了,以上案例就是典型所在,只要检验人员了解病人的饮食结构,很快就能准确识别灵芝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