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为什么这么快全军覆没,那些将士们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2020-06-30   枫叶说世界

原标题:北洋水师为什么这么快全军覆没,那些将士们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在教科书上留下厚重一笔的北洋水师,曾经是让无数国人感到可惜与遗憾的存在,这支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海军力量,也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为什么顷刻间就飞灰湮灭了,有人或许会问:“不是说北洋水师的实力是亚洲第一吗?怎么就这么快败给了同样是亚洲国家的日本呢”?然而实际上在日本决定以北洋水师为作战目标,并且建立联合舰队的那一刻开始,北洋水师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复原的定远号铁甲舰

不得不说,北洋水师有一个很好的开头,一是清政府的支持,二是有充足的经费来源,三是有一大批仁人志士来投,在成军之时,拥有舰艇总吨位达到45000吨,其拥有的的“镇远”号和“定远”号铁甲舰在同时期的世界上,只有北洋水师和英国、德国拥有这个级别的战舰,并且还依靠洋务运动积攒的工业能力建造了数艘战舰,其中一艘被命名为“平远”号的铁甲舰更是跻身“远”字号主力舰序列,而且人才队伍也不缺乏有识之士,许多在当时都非常有远见和抱负的爱国人士加入了北洋舰队,其中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邱宝仁、林泰曾等将领更是近代中国少数接受过现代化海军训练的人才。

致远号穹甲防护巡洋舰

借助着这些先进战舰和海军人才,北洋水师在短时间内就一跃成为了世界排名第八的海军舰队,在亚洲地区更是目光所及之处皆无敌手,有资料记载,因为北洋水师的防区包括海参崴等等北方海域,每到夏季解冻期便会派遣舰艇前去巡逻,因此经常会途径日本的港口进行补给和停泊,而北洋水师的坚甲巨炮也时常会引起日本国内的恐慌。不过自1888年成军后,北洋舰队就再也没有添过一枪一炮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甚至当时的英国等等海军强国,就经常因为技术的升级,战舰往往还在造船台上便已经落后,所以北洋水师战舰的性能优势早就落后于世界了。

经远号装甲防护巡洋舰

而日本就不一样了,因为受到来自北洋水师的强大压力,日本决定以北洋水师为作战目标,通过研究北洋水师各型战舰的性能指标,为自己量身打造一支专克北洋水师的新式海军,即“联合舰队”,甚至不惜建造和购买一些当时看来比较畸形的战舰,比如小舰扛大炮和窄船体等的追求火力与速度的极端设计,在联合舰队的实际应用中,这两种设计的战舰如果无法进行主炮侧方位齐射,因为后坐力可以把自己掀翻,甚至在航行中稍有风浪,还需要用战舰主炮不断调整来平衡战舰重心防止被掀翻。但是就这样一支“畸形”舰队,却是北洋舰队的噩梦。

北洋水师部分舰艇模型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舰队的八艘主力舰以雁形阵杀向联合舰队时,此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联合舰队在吨位、马力、速度上全面超越北洋水师,当时的北洋水师舰队的吨位为35000吨,总马力42000匹,编队航速10节,联合舰队的总吨位40000吨,总马力约69000匹,编队航速14.5节,这样一对比,战败也就不难想象了。

平远号在刘公岛基地

甲午战败后,在联合舰队的包围下,北洋水师刘公岛基地缓缓驶出一艘练习舰“康济”号,这艘军舰也是该北洋水师基地唯一一艘被联合舰队“特许回国”的军舰,或许是因为尊重,因为“康济”号上满载着北洋水师不愿意投降,无力回天自杀殉国的将士尸体,如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张文宣、戴宗骞等将领,以及3位在黄海海战中与舰同沉的将领,邓世昌、黄建勋、林履中和其他将士的牌位,其悲壮程度古今罕见。虽然战争失败,但不管怎么样,那个时代的海军爱国将领和普通士兵到最后还是给了国家和这支舰队一个交代。

本文资料和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由作者整理发出,如有不严谨之处或侵权行为,请联系修改或删除。